近年來,國家出臺的環保政策日趨收緊趨嚴,我國“十二五”計劃首次將氮氧化物納入污染物減排指標考核體系,明確要求能源消耗降低16%,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分別減少10%,各地也據此制定了更為嚴格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尤其是實現氮氧化物減排指標。去年6月環保部發布《水泥工業治污防治政策》、9月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月環保部發布新版《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環保政策趨嚴
根據國發【2011】26號即《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關于水泥工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意見》,要求在“十二五”末,水泥工業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09年的基礎上降低25%。《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新型干法水泥窯要進行低氮燃燒技術改造,新建水泥生產線窯安裝效率不低于60%的脫硝設施。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考察調研水泥行業污染減排工作時曾表示,“十二五”時期,水泥行業是減排氮氧化物的重點行業,全國每年新增水泥產量占世界新增產量80%以上,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量成為電力、機動車之后的第三大行業。據了解,環保部已經與各省簽訂了“十二五”主要機動車污染物減排目標責任書,如果未完成減排任務,將實行集團環評限批。也就是說,假如一企業集團下屬水泥廠此項標準不達標,整個企業集團都將面臨環評限批。上述指標給水泥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直接威脅企業的生存發展。
去年9月12日,被外界稱為“國十條”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第一條就是“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減少多污染物排放”,而第一項行動是“加強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其中要求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并首次將細顆粒物納入約束性指標,將環境質量是否改善納入官員考核體系之中。去年12月27日環保部發布的新版《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將NOX排放限值由800mg/m3收嚴到400mg/m3,規定新建企業自2014年3月1日起執行新的排放限值,現有企業則在標準發布后給予一年半的過渡期,過渡期內任執行原標準,到2015年7月1日執行新標準。
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加快推進水泥行業脫硝。廣東省率先于2012年初在全國收緊水泥行業的氮氧化物地方排放標準。從2012年1月1日起,珠三角(肇慶、惠州有部分區域除外)新建生產線和現有生產線執行550mg/m3的標準,余下區域則于2014年起開始實施。重慶市也于2012年頒布實施了《重慶市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將水泥廠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定為350mg/m3。截至目前,重慶、四川、貴州3省(市)均已出臺相關規定,明確要求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必須建成投運脫硝設施。江西省環保廳將安排3000萬元,對鋼鐵水泥企業脫硫脫硝工程建設進行“以獎代補”。煙臺市提出今年“重點完成15家電力、水泥企業脫硝工程,對50個燃煤機組、工業窯爐、20噸以上燃煤鍋爐進行脫硫除塵提標改造”的具體措施。
環境災難示警
近期,中國約七分之一的國土被霧霾籠罩,其中華北地區污染情況最為嚴重。根據環保部公布的數據,日前中國中東部地區大部分省份都出現了灰霾,影響面積約143萬平方公里,重霾面積約為81萬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遼寧等地。
有關專業人士表示,造成我國近期大范圍空氣重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污染排放強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二是機動車、北方冬季燃煤采暖污染等對空氣質量產生影響。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疊加,遇上氣象條件不利,污染物難以及時擴散,尤其是京津冀區域近期冷空氣勢力弱,近地面風力小,大氣層結穩定,污染物容易形成積聚效應,使PM2.5等污染物濃度水平進一步升高,形成近期嚴重霧霾天氣。
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認為,我國GDP占全球的10.48%,卻消耗了世界60%的水泥、49%的鋼鐵和20.3%的能源,實際上霧霾的根源,就是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污染物總量已經遠遠超過環境承載能力。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經濟發展方式一直沿襲著一條重化工業、大投資、能源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發展之路。而這也是一條高能耗的重污染之路,這是造成環境災難的直接經濟原因。
環保部數據顯示,我國水泥工業氮氧化物排放量約占總量的10%,水泥工業的氮氧化物排放問題已成為國家環保部門和媒體關注的熱點,敦促水泥工業必須大幅減排氮氧化物的聲音高漲,水泥企業進一步加強脫硫脫硝勢在必行。
江蘇科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水泥脫硝研究所副所長尹海濱表示,2010年全國水泥工業的NOx排放量接近220萬噸,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30年我國氮氧化物排放量將達到3540萬噸,如此巨大的排放量將給公眾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除了工業企業自身排放對環境的污染外,像電解鋁、鋼鐵、水泥等產業都需要耗費大量的煤炭、電力等能源,包括運輸等環節,而在這個過程中對空氣的污染不容小覷。”水泥行業一位專業人士說。以水泥為例,2011年中國水泥工業的總產量已經達到20.85億噸,占全球總產量的58%,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數億噸煤,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使霧霾天氣加劇。所以說,當前水泥行業加快脫硫脫硝,最大限度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的任務十分緊迫。
玻璃鋼-復合材料在脫硫脫硝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相關產品制造安裝技術均已成熟,相信一系列的環保新政必將促進玻璃鋼脫硫脫硝配套產品增長,及相關樹脂、玻纖原輔材料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