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桐梓縣白馬山風電場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風電項目建成運行發電后,年上網電量9905.5萬千瓦時,相當于約50萬戶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200度/月)。作為綠色電能,該風電項目對該市發展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提高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據了解,桐梓白馬山風電場項目于2013年12月通過省能源局核準,工程總投資為4.72億元,設計施工總工期為12個月。
“建設風電場最基本的條件是要有能量豐富、風向穩定的風能資源”。據項目方中電建新能源遵義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工程部主任羅成介紹,白馬山風電場場址位于桐梓縣木瓜鎮、黃蓮鄉、松坎鎮交界區域,場區大部分地區海拔高度在1300—1900米之間,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四季分明,降雨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特點,累計年平均氣溫14.8℃,年均降雨量1012毫米。為開發白馬山風電場的風能資源,該公司在2011年8月,就在該區域設立了1座70米高的測風塔,采用美國nrg公司生產的測風設備采集測風數據,經過長達1年多的風速測定,當地風向較穩定,年平均風速5.56米/秒,風能密度222.6w/m,達到建設風電場的要求,風能資源具有一定的開發價值。
羅成告訴記者,白馬山風電場為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工程,投入運行后,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9905.5萬千瓦時,與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3.3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9.06萬噸、灰渣排放量約1.18萬噸。此外,每年還減少相應的廢水排放,節能減排效益顯著,有利于緩解環境保護壓力,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項目節能和環保效益顯著。
據悉,白馬山風電場將安裝24臺單機容量為2000kw的風電機組,每臺風電機組附近均設置1臺箱式升壓變電站作為機組變壓器。此外,由于場區地形起伏較大,風機布置較為分散,所有風機均分布于山頂或山脊上,風電場集電線路采用以架空線為主、直埋電纜為輔的敷設方式,總長度約19.3公里,其中架空線長16.85公里,直埋電纜長2.45公里。
目前,中電建新能源遵義風力發電公司在桐梓縣木瓜鎮成立了現場指揮部,風場施工用水,施工用電、工程所用砂石料已經銜接完畢,外業勘測和相關的附屬設備招標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
另外,記者還從遵義市發改委產業科了解到,市是國家“西電東送”重要能源基地之一,能源資源豐富,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按照市編制的新能源示范城市發展規劃要求,除了桐梓縣白馬山風電場項目外,還將陸續建設遵義縣洪關太陽坪風電場、正安縣天樓山風電場等項目。
鏈接
隨著能源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利用風力發電是一種可再生的潔凈能源,不消耗化石資源也不污染環境,這是火力發電所無法比擬的優點。
風電場指的是將風能捕獲、轉換成電能并通過輸電線路送入電網的場所。
目前我省最大的風電場是畢節威寧縣的烏江源風電場,共有132臺風機并網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