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對環保的日益重視,2001 年-2012 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占GDP比重有所提升,但與西方國家污染治理高峰期以及中國污染治理的實際需要相比,環保投入還相差甚遠。按照國際經驗,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我國只有不斷加大環保投資,使環保產業達到GDP 的3.0%,才能有效地控制污染,9
使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適應。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毅提出,要實現我國的環境保護目標,在維持高速經濟增長的情況下,關鍵是要確保環保投入到位。今后 10 年,若要控制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環保投入占GDP比重應提高到2%-3%,并力爭達到3%,工業污染控制投資占其固定資產投資比例提高到5%-7%。因此,10年之內大致需要投入10萬億元。

2005 年-2012 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從 2,388.0 億元增長到8,253.6億元11,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9.38%,遠高于GDP的增長。

“十一五”以來,國內環保投資逐年增加,對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費用、環保產業、GDP增長、就業等方面具有較為顯著的拉動作用,“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投資達1.54萬億元12?!董h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提出,為把“十二五”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要積極實施各項環境保護工程(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約3.4萬億元),其中,優先實施“主要污染物減排工程”在內的8項環境保護重點工程,投資需求約1.5萬億元。根據《環保裝備“十二五”發展規劃》(工信部聯規〔2011〕622號)要求,“十二五”期間環保裝備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0%,2015年達到5,000億元,其中大氣污染治理裝備將成為發展重點。環保裝備出口額年均增長30%以上,2015年突破100億元。
隨著國家環境保護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和環保產業政策的日趨完善,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產業領域不斷拓展,技術和產品結構逐步優化升級,這將進一步促進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維護服務業的發展。根據《“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力爭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4.5萬億元,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 15%以上;加快提升我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超過8,000億元,環境服務總產值將達5,000億元。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高層會議上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環保累計投入將超過5 萬億元13,“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難得的歷史機遇期,未來節能環保領域的市場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