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圓,商賈云集浦江岸”。一年一度的第20屆中國國際復合材料工業技術展覽會于9月3日~5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隆重展出。上海是全球工業、經濟、金融、文化、信息中心,也是我國復合材料頂級研發創新中心和長三角地區復合材料主導區域。因此,這屆展覽會非同凡響,規模空前,參展中外客商達到了465家,比上屆展商增長10%,創歷屆新高。展商中,國內展商356家,國際展商109家。按地區劃分,中外展商主要集中在江蘇、上海、廣東、山東、北京、浙江、河北等地,其中江蘇展商106家、上海90家、廣東40家、山東39家、北京36家、浙江34家、河北14家等。江蘇展商中,常州榮摘全國地市級桂冠,達到37家;沿江寧、夕、蘇、通總計達56家。從展出的規模看到,江蘇已成為全國纖維復合材料最發達的地區,這里不僅是我國玻璃鋼原材料樹脂和玻纖生產基地,而且是我國玻纖和碳纖維深加工基地,是我國玻鋼及其復合材料生產基地。據有關方面透露,江蘇省全年玻璃鋼產量達到60多萬噸,占全國總量的七分之一;不飽和聚酯樹脂產量達100多萬噸,占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玻璃纖維產量達到25萬噸,成為全國第六個產業區。再從長三角地區來看,江浙滬這次展商達到230家,占全國的一半,形成了許多獨特的產業展區。在展位上看到,常州和桐鄉玻纖深加工產業展區,宜興碳纖維深加工展區,浙江寧波和臺州模具和模壓裝備展區,南京和南通擠拉玻璃鋼、模塑格柵產品和裝備展區,上海和江蘇的不飽和聚酯樹脂、環氧乙烯基酯樹脂、環氧樹脂展區。在長三角這個復合材料產業群中,中外資企業異曲同工奏響了全國最強最響亮的交響樂。交響樂隊里還結集著大量的外商自貿公司和國內代理外商貿易公司。據了解,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珠海等地直接代理外商的貿易公司達70多家。這次結集在上海展會的長三角代理貿易商達到40多家,上海怡康、上海海逸、上海德邦、上海越科、浙江聯洋、上海昆泉、科拉斯(上海)、揚州艾特斯、信宏(上海)、常州天和等公司,全面深入推進海外材料和裝備在中國的采用。外資企業的“產品標準”、“服務質量”、“應用案例”三管齊下,助推了中國代理商越做越大。
這次展會,海外直接登陸上海展的外商達42家,將近占整個外商參展總數的40%。這些外商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馬其頓、土耳其、德國、意大利、荷蘭、瑞士、比利時、西班牙、瑞典、奧地利、俄羅斯、芬蘭、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印度,以及中國臺灣、香港地區等2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復合材料發展最快的國家,“投資”和“經商”中國市場成為外資外商的“特別嗜好,樂此不彼”。這次展會,全球碳纖維著名制造商赫氏、卓爾泰克、三菱麗陽、東邦、DOWAKSa、SGL、臺塑、東邦、曉星等全部出場。全球著名的聚丙烯腈纖維和碳纖維制造商土耳其AKSa,自DOW參與合資后,迅速趕上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需求市場,據了解,其在中國的碳纖銷量達到1500噸左右,僅次于臺塑。其它高性能纖維外商登場的還有全球著名的帝人芳綸和帝斯曼愛地。據悉,帝斯曼愛地在山東的企業已將原來800噸年產能力擴充了1500噸/年,以適應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據歐洲、美國的咨詢公司報導,全球復合材料產業在近十年得到快速發展,主打纖維增強材料仍然是玻璃纖維。玻纖在這些地區的復合材料市場份額仍然在85%—90%。這次展會,全球著名玻纖制造商OCV、PPG,臺玻等分別展出了各種用途的高性能玻璃纖維新品種。OCV推出了用于聚氨酯樹脂電桿和玻璃鋼高壓管道的Advantex366和SE2307玻纖牌號。數年來,在我國兆瓦級葉片市場上,OCV和PPG開發的高性能玻璃纖維占我國葉片市場的70%左右。前不久,為滿足中國高性能混凝土市場和高端GRC制品創新需要,OCV與泰玻建立合作伙伴,泰山玻纖將在全球唯一生產CEM-FIL耐堿玻璃纖維。在展會上,屬臺玻集團的臺嘉(昆山)玻纖公司,因大陸市場對電子玻纖的巨大需求,從2001年開產以來,年產電子級玻纖紗5萬噸、電子布(7628#、2116#)2億米,已成為全球電子級玻纖制品的頂級生產供應商。
我國復合材料市場對玻纖的巨大需求,加快推進國內池窰技術開發和產量的擴大。這次展會,三大池窰進行了全方位新品展示,重慶國際CPIC成功制備了HL低介電常數玻纖,全面進入高頻電子電器和航天軍用電磁透波領域的應用,此外在工程塑料用玻纖也開發了新的品種。泰山玻纖相繼開發TCR、AR品種,和AGY共同開發的-IHM等高性能纖維,并先后通過DNV、LR、GL、CCS、KSA等認證。巨石玻纖在開發高性能葉片用玻纖、塑料增強用玻纖、有機纖維和玻纖共混技術方面以及集團在全球玻纖產業布局中獨樹一幟。緊隨國內玻纖市場開發的池窰企業威玻、長海和天馬、金牛、九鼎、中亞、山東玻纖、中材金晶等展示各自特色玻纖品種。長海近年開發了高強高模量ECR纖維,推進公司高性能玻纖制造技術跨上新的臺階。這屆展會,高性能石英玻纖嶄露頭角。石英玻纖因二氧化硅含量高達99%以上,具有優異的介電、機械強度、耐化高性能,被廣泛用于耐燒蝕、高溫絕緣、保溫隔熱、 透波等領域。這屆展會,推出石英玻纖的制造商有菲利華、伯路悍、中天俊達、青科復材、鑫友泰光電等公司。隨著高性能玻纖的持續開發和玻纖深加工的應用擴大,我國玻纖的產量大大超過高性能合成纖維。到2013年,我國玻纖實現年產量在285多萬噸,與碳纖市場需求比為98:1;因此,做強做精玻纖產業應仍然是當前和今后玻纖復合材料行業的主頁。這次展會,國內碳纖維制造商中復神鷹、廣州金發、沈陽中恒、威海拓展等參展亮相。雖然我國碳纖維規模化開發起步較晚,但T700、T800、T1000相繼研發成功和批量投產。最近,經國家工信部批準,由國內碳纖維生產、研究、應用和服務的各個事業單位組成了中國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行業發展聯盟,這對加快我國碳纖維產業化進程,滿足高端復合材料迫切需求提供了技術、應用、市場的合作平臺。這次展會,航天六院46所亮出了F-12雜環類芳綸纖維,四川航天拓鑫規劃建設50000噸玄武巖纖維生產基地。
我國既是全球玻璃纖維研發制造應用大國,同時也是全球合成樹脂的研發制造應用大國。這屆展覽會參展的中外環氧、不飽和聚酯、環氧乙烯基酯、聚氨酯、酚醛等熱固性樹脂企業達到36家;專一色漿、膠衣企業8家;固化助劑企業10家。這些企業分別是巴斯夫、亞什蘭、雷可德、長興、上緯、天馬、華日、新陽、天和、長瀨、華科、華誼、日新、華昌、昭和、永純、國精、希斯比、明達、惠柏、富晨、美凱維奇、和宇、德佳、育達、美彩、贏彩、長風、麗亨、碩津等。這次展會“爆”出喜人消息是華昌乙烯基酯樹脂品牌輸出海外,與馬來西亞理建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推進海外市場。展會上,開發應用聚氨酯樹脂引起廣泛交流。據了解,巴斯夫開發了的聚氨酯樹脂和創新產品聚氨酯電線桿,采用巴斯夫聚氨酯組合料Elastolit,通過纖維纏繞技術生產而成,具有輕質、高強等特性,與常見混凝土中壓電線桿相比,可將抗風能力提高2.5倍以上;此前威馬遜臺風襲擊廣東,造成80000多根混凝土和金屬電線桿被毀,而采用這種聚氨酯電線桿卻安然無恙;這種電線桿有出色的抗風能力,耐用、質量輕,僅為250千克,易搬運和安裝,非常適合山地丘陵地帶使用。又訊陶氏化學積長期科研開發優勢,分別推出了用于纏繞和拉擠的聚氨酯和環氧樹脂新品種,提供開發電桿和壓力容器。另據,拜爾公司曾經做過聚氨酯樹脂抗疲量性能測試,其實驗室數據超過環氧和乙烯基酯樹脂,這為大力推進聚氨酯樹脂開發應用打下了基礎。前幾年,拜爾公司與江蘇一家企業共同合作開發拉擠成型聚氨酯復合材料窗框,玻纖含量達到了80%,窗框的力學性能大大超過塑料窗框。海外著名樹脂商享斯曼也開發了結構復合材料用聚氨酯體系樹脂投放市場。據南通天和公司提供信息,早前幾年,公司開發了聚氨酯改性不飽和聚酯,其力學性能超過通用性樹脂,已開展在纏繞和擠拉制品上的應用。在其它類樹脂開發應用上,近幾年利用下腳對苯和PET廢料,開發對苯型不飽和聚酯樹脂,主要用于人造石材和防腐玻璃鋼工程,該類樹脂占整個國內樹脂用量的20%。此次展會,雷可德公司推出系列牌號的樹脂新品,其中有特種對苯樹脂用于制造含醇汽油耐腐蝕玻璃鋼地下油罐、不含單體和苯乙烯的乙烯基酯樹脂替代環氧在航空及汽車領域的應用、高性價比的SMC/BMC專用DCPD樹脂等。亞什蘭、上緯、華昌、富晨等推出系列阻燃環氧乙烯基酯樹脂在眾多阻燃、重防腐領域的應用。近兩年,我國風電、壓力管道和容器、碳纖增強復合材料在航天航空等領域的開發應用,拉動了眾多樹脂企業、特別是外資企業加快推出高性能樹脂,突破了在高新產業領域應用的禁區,在中國市場“捷足先登”。據中國合成樹脂協會不飽和聚酯樹脂行業分會透露,國內中、高端樹脂的60%的市場用量為外商提供。近幾年,全國兆瓦級葉片用環氧樹脂基本被外商覆蓋。可以預測,葉片用樹脂的市場取向將是低粘度、高強度、高觸變、耐疲勞的環氧、環氧乙烯基酯、聚氨酯等改性高性能樹脂被大量采用。用于玻璃鋼復合材料制品的聚酯色漿和彩色膠衣在展會上也大做“表面文章”。有用于國內高檔家具和鋼琴面層膠衣,用于制品封孔、免打磨直接噴涂膠衣,多彩仿石材面層膠衣,船艇和臺盆膠衣等以及用于SMC/BMC、擠拉工藝用耐候耐溫色漿等。這次展會上,亞什蘭出示了免打磨、高防水、高光澤、高表面硬度潔具膠衣。南京德嘉公司為適應各類市場,近年開發了用于連續采光板瓦的耐老化透明膠衣和阻燃酚醛膠衣。
這次展會在圍繞合成樹脂多元化用途上,不失時機的“闖”來了結構膠展團。參展商中除了在復合材料界享有名氣的國外展商博森、漢高樂、ITW(依工)、固瑞特外,上緯、亞什蘭、長興、雷克德等樹脂企業也推出了結構膠。當前,輕質化趨勢正在推動傳統使用機械緊固件的許多行業采用結構膠,已在我國高速列車內外飾件、兆瓦級葉片粘結上取得了成功。據外資某企業透露,其用于風電葉片樹脂每月達千噸以上,并相應配套了每月200公斤結構膠。外資樹脂企業認為在銷售風電樹脂同時帶動結構膠,一舉兩得,主客滿意,效益互動。據了解,全球著名結構膠制造商漢高已與中國南車、北車集團所屬公司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展開在鐵路系統應用。目前,結構膠已進入大范圍的推廣,用結構膠粘結替代機械緊固件,正驅動我國膠粘劑需求快速增長。據亞什蘭提供信息,保時捷已指定將亞什蘭結構膠用于其新款918碳纖復合材料行李箱后蓋。目前,中國市場推出的結構膠有環氧型、環氧乙烯基酯型、甲基丙烯酸酯型、聚氨酯型等,這些結構膠可粘結同性材料,也可粘結異性材料如塑料、鋼材和鋁合金等,已成功應用到我國復合材料領域的游艇業、汽車制造業、軌道交通業、交通運輸業、風電行業等,具有抗剪切、抗沖擊、耐高溫、抗風化能力強等一系列特性,逐步在取代傳統的機械緊固件結構。我國結構膠開發起步較早,如中航復材、黑龍江石化院、五三所等,但大規模市場推進依然步外資后塵。據外電報導,全球結構膠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4%,而我國年均增長6~7%速度,吸引著外商前赴后繼來“搶灘”。
在賦予復合材料輕量化的另一個展場是“輕量化夾芯結構”。展會上推出的種類有巴爾薩輕木、鋁蜂窩、發泡鋁、芳綸蜂窩、3D立體織物、酚醛蜂窩和高性能結構泡沫,展商有著名企業戴鉑、思瑞安、天晟、中科恒源、阿樂斯、芳磊、圖博、兆鋆等中外展商。參展的戴鉑公司認為,戴鉑50多年一直處于夾芯復合材料發展的前沿,是因為率先倡導使用“三明治”夾芯理念來制造比由鋼、鋁和木材制成的結構重量輕得多、強度大得多的結構。據了解,戴鉑解決方案包括整套的高性能夾芯材料、成本經濟的成套芯材和全方位的結構設計和工藝支持,泡沫已在船舶、風能、交通運輸、航空航天、建筑、工業和海底領域廣泛應用。據悉,為擴大中國市場和降低成本,戴鉑泡沫將在中國本土化生產。國內著名結構泡沫商常州天晟全面布局國內外兩大市場,多品種開發產品。有關專家指出,進行輕量化設計遇到自身材料性能極限時,采用夾層結構,會大大改變原來力學性能系統,使傳統材料復合化創新,推動應用水平提升和應用面更寬,未來泡沫夾芯結構正在朝著微孔、高強、阻燃、超薄、低吸油量方面開發。
此次展會,海內外裝備制造業結集參展是一大特色。當今世界裝備制造業的競爭更多地體現在高技術含量、高性能、高附加值,高新技術成果采用等方面,支撐著全球高新復合材料精品層出不窮。展會上,德國8家具有悠久歷史的裝備制造企業提供先進制造設備,如迪芬巴赫、艾森曼、PINETTE、HELD、沃夫安格、EHA等。這些企業擁有數十年復合材料機械設備開發和制造經驗,以其先進的工業技術和保證卓越的產品質量在全球享有聲譽。瑞典山特維克公司在今年的展會上,再次推出雙鋼帶連冷片材成型設備,可廣泛用于纖維、夾芯板、人造石材、墻板的生產。國內秦皇島松禾復材公司在展會上推出了近兩年開發的厚板、夾芯板等成型工藝和裝備;公司的產品不僅占有國內市場的60%,還銷往美國,沙特及東南亞。此外從會展外傳來模具之鄉寧海的音訊,首臺代表國內最高水平的五軸聯動數控加工中心在雙林模具公司制造成果。這次出展的中外裝備制造商,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模塊化的技術組合提升了裝備自動化、高精度、快速的加工水平,深深感觸先進的裝備和技術將成為行業擺脫傳統發展模式的新型現代化發展模式轉型升級的延伸和突破。這次會展,客商提供了一個重要市場信息,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根據纖維復合材料制品性能要求,提出和完成了更高的加工模式高壓RTM技術。它靠高壓瞬時的材料良好混合等特殊設計和工藝,提供了一個全自動運行的RTM生產線,得到了高強度、高剛性和輕質碳纖復材汽配部件。另據了解,用高性能高強度硅膠替代抽真空輔助材料的成型技術已在國內開展。據揚州艾斯特公司透露,這種噴涂型硅膠可以使真空袋(RVB)循環使用上千次,節省可觀的人力成本;另一個技術成果是對邊緣密封設計,很簡單,在生產真空袋對就成了密封所需要的形狀和密封效果。國內一些企業已開始嘗試這種噴射硅膠真空袋成型制品的新技術。
緊湊、密集、豐富、多彩的第20屆上海國際復材展給我們留下的思考多多,編繪我國自主創新的復合材料美夢正充滿生機。我國改革開放數十年發展,已成為全球玻璃鋼及其復合材料制造大國,也成為全球纖維復合材料重要的組成部分。從一屆到二十屆的中國國際展會體驗,雖然我國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領先全球,但我們的技術、材料、工藝和裝備水平與國際先進仍有很大的差距。外資和外商不斷推進在我國的產能擴能,是他們看到我國擁有全球最大最廣的復合材料市場“機遇”;是他們看到海外的材料、工藝和裝備,在我國的“引領”還有很大的市場。這個“機遇”和市場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應該以繼續開放改革的心態和行動,在和外企的協同發展中,推動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往,國內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靠資源投入和能源消耗推動,是一種比較典型的高碳經濟模式。而對日趨緊迫的資源環境壓力,我們應發展市場導向型的低碳經濟,打造低碳、綠色高性能玻璃鋼及其復合材料。可以看到,我們正面臨一個全新的纖維復合材料新機遇、新市場。
在我們身列其境,參觀、訪談、交流在第二十屆復材展覽會的同時,我們要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指為企業產品加快進入市場的服務業,通過這種服務業擴大制造業產品的應用市場;通過這種服務業比試與國內外先進產品的差距和努力方向;通過這種服務業協助下游加工業、用好材料,做好產品。這對制造業,生產性流通服務業、客戶和市場是一舉三得的好事。說得更清楚一點是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以生產和銷售產品為中心向提供服務為中心的轉變,將更快更好推好推進制造、銷售與服務的融合,制造業與流通業的融合。這次展會,許多大區域以銷售國內材料為主、海外為輔的主輔配套的玻璃鋼材料經銷商和貿易公司絡繹不絕參梭展會。江蘇新陽集團公司在行業內獨樹一幟,其直銷模式的十多年運行,已由單一樹脂銷售培育成為全面為下游服務的玻璃鋼材料銷售服務公司。據展會獲得的資訊,廣州博皓、廣州連承、成都順美、北京東博保利偉、常州勝強、開封鵬達、合肥同幸、南京雷啟、沈陽奧瑞、哈爾濱明仁、哈爾濱鑫鑫泰、青島山川等已發展成為區域性規模銷售服務商,覆蓋的客戶占有全國三分之一的市場。廣州博鵠公司十年來,其銷售范圍已從珠三角海延伸到了海南、廣西和廈漳泉地區,成為國內最大的玻璃鋼材料銷售服務公司。公司可貴的是在銷售同時,提供信息、市場、技術、標準的一體化服務和定期舉辦應用技術培訓班,受到行業和客戶的高度贊揚。 當前,我國玻璃鋼及其復合材料生產性與服務業相比,仍然是個短板。參照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做法,生產服務應業包括研發設計、物流、信息技術服務、檢驗檢測論證,售后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技術培訓、商務咨詢等多方面。目前,我們的生產性服務業一是不系統;二是不規范,致使企業產品的認論證要去找外國服務公司。許多中小玻璃鋼復合材料企自身難以培植研發設計體系,急切期盼和期待有為他們服務的研究所、認證機構和培訓中心。
這次展會期間,中外專家主講了38場大型專題技術講座,內容涉及復合材料增強纖維、基體樹脂、制造工藝、檢測方法、應用設計等一系列技術解決方案。在新產品展區集中展示了30家國內外企業選送的33種創新產品。這次參會的專業觀眾達1.5萬人。美國、德國、荷蘭、西班牙、俄羅斯、印度、泰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菲律賓、阿聯酋等國派出了多個專業代表團,吸引來了6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國際觀眾與買家。中國國際復合材料展已成為世界了解中國復合材料行業窗口和中國復合材料走向國外的橋梁。
參展者、參會者對越辦越好的中國復材展依依不舍,留戀忘返。待來年“丹桂飄香,上海再見”。
這次展會,海外直接登陸上海展的外商達42家,將近占整個外商參展總數的40%。這些外商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馬其頓、土耳其、德國、意大利、荷蘭、瑞士、比利時、西班牙、瑞典、奧地利、俄羅斯、芬蘭、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印度,以及中國臺灣、香港地區等2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復合材料發展最快的國家,“投資”和“經商”中國市場成為外資外商的“特別嗜好,樂此不彼”。這次展會,全球碳纖維著名制造商赫氏、卓爾泰克、三菱麗陽、東邦、DOWAKSa、SGL、臺塑、東邦、曉星等全部出場。全球著名的聚丙烯腈纖維和碳纖維制造商土耳其AKSa,自DOW參與合資后,迅速趕上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需求市場,據了解,其在中國的碳纖銷量達到1500噸左右,僅次于臺塑。其它高性能纖維外商登場的還有全球著名的帝人芳綸和帝斯曼愛地。據悉,帝斯曼愛地在山東的企業已將原來800噸年產能力擴充了1500噸/年,以適應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據歐洲、美國的咨詢公司報導,全球復合材料產業在近十年得到快速發展,主打纖維增強材料仍然是玻璃纖維。玻纖在這些地區的復合材料市場份額仍然在85%—90%。這次展會,全球著名玻纖制造商OCV、PPG,臺玻等分別展出了各種用途的高性能玻璃纖維新品種。OCV推出了用于聚氨酯樹脂電桿和玻璃鋼高壓管道的Advantex366和SE2307玻纖牌號。數年來,在我國兆瓦級葉片市場上,OCV和PPG開發的高性能玻璃纖維占我國葉片市場的70%左右。前不久,為滿足中國高性能混凝土市場和高端GRC制品創新需要,OCV與泰玻建立合作伙伴,泰山玻纖將在全球唯一生產CEM-FIL耐堿玻璃纖維。在展會上,屬臺玻集團的臺嘉(昆山)玻纖公司,因大陸市場對電子玻纖的巨大需求,從2001年開產以來,年產電子級玻纖紗5萬噸、電子布(7628#、2116#)2億米,已成為全球電子級玻纖制品的頂級生產供應商。
我國復合材料市場對玻纖的巨大需求,加快推進國內池窰技術開發和產量的擴大。這次展會,三大池窰進行了全方位新品展示,重慶國際CPIC成功制備了HL低介電常數玻纖,全面進入高頻電子電器和航天軍用電磁透波領域的應用,此外在工程塑料用玻纖也開發了新的品種。泰山玻纖相繼開發TCR、AR品種,和AGY共同開發的-IHM等高性能纖維,并先后通過DNV、LR、GL、CCS、KSA等認證。巨石玻纖在開發高性能葉片用玻纖、塑料增強用玻纖、有機纖維和玻纖共混技術方面以及集團在全球玻纖產業布局中獨樹一幟。緊隨國內玻纖市場開發的池窰企業威玻、長海和天馬、金牛、九鼎、中亞、山東玻纖、中材金晶等展示各自特色玻纖品種。長海近年開發了高強高模量ECR纖維,推進公司高性能玻纖制造技術跨上新的臺階。這屆展會,高性能石英玻纖嶄露頭角。石英玻纖因二氧化硅含量高達99%以上,具有優異的介電、機械強度、耐化高性能,被廣泛用于耐燒蝕、高溫絕緣、保溫隔熱、 透波等領域。這屆展會,推出石英玻纖的制造商有菲利華、伯路悍、中天俊達、青科復材、鑫友泰光電等公司。隨著高性能玻纖的持續開發和玻纖深加工的應用擴大,我國玻纖的產量大大超過高性能合成纖維。到2013年,我國玻纖實現年產量在285多萬噸,與碳纖市場需求比為98:1;因此,做強做精玻纖產業應仍然是當前和今后玻纖復合材料行業的主頁。這次展會,國內碳纖維制造商中復神鷹、廣州金發、沈陽中恒、威海拓展等參展亮相。雖然我國碳纖維規模化開發起步較晚,但T700、T800、T1000相繼研發成功和批量投產。最近,經國家工信部批準,由國內碳纖維生產、研究、應用和服務的各個事業單位組成了中國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行業發展聯盟,這對加快我國碳纖維產業化進程,滿足高端復合材料迫切需求提供了技術、應用、市場的合作平臺。這次展會,航天六院46所亮出了F-12雜環類芳綸纖維,四川航天拓鑫規劃建設50000噸玄武巖纖維生產基地。
我國既是全球玻璃纖維研發制造應用大國,同時也是全球合成樹脂的研發制造應用大國。這屆展覽會參展的中外環氧、不飽和聚酯、環氧乙烯基酯、聚氨酯、酚醛等熱固性樹脂企業達到36家;專一色漿、膠衣企業8家;固化助劑企業10家。這些企業分別是巴斯夫、亞什蘭、雷可德、長興、上緯、天馬、華日、新陽、天和、長瀨、華科、華誼、日新、華昌、昭和、永純、國精、希斯比、明達、惠柏、富晨、美凱維奇、和宇、德佳、育達、美彩、贏彩、長風、麗亨、碩津等。這次展會“爆”出喜人消息是華昌乙烯基酯樹脂品牌輸出海外,與馬來西亞理建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推進海外市場。展會上,開發應用聚氨酯樹脂引起廣泛交流。據了解,巴斯夫開發了的聚氨酯樹脂和創新產品聚氨酯電線桿,采用巴斯夫聚氨酯組合料Elastolit,通過纖維纏繞技術生產而成,具有輕質、高強等特性,與常見混凝土中壓電線桿相比,可將抗風能力提高2.5倍以上;此前威馬遜臺風襲擊廣東,造成80000多根混凝土和金屬電線桿被毀,而采用這種聚氨酯電線桿卻安然無恙;這種電線桿有出色的抗風能力,耐用、質量輕,僅為250千克,易搬運和安裝,非常適合山地丘陵地帶使用。又訊陶氏化學積長期科研開發優勢,分別推出了用于纏繞和拉擠的聚氨酯和環氧樹脂新品種,提供開發電桿和壓力容器。另據,拜爾公司曾經做過聚氨酯樹脂抗疲量性能測試,其實驗室數據超過環氧和乙烯基酯樹脂,這為大力推進聚氨酯樹脂開發應用打下了基礎。前幾年,拜爾公司與江蘇一家企業共同合作開發拉擠成型聚氨酯復合材料窗框,玻纖含量達到了80%,窗框的力學性能大大超過塑料窗框。海外著名樹脂商享斯曼也開發了結構復合材料用聚氨酯體系樹脂投放市場。據南通天和公司提供信息,早前幾年,公司開發了聚氨酯改性不飽和聚酯,其力學性能超過通用性樹脂,已開展在纏繞和擠拉制品上的應用。在其它類樹脂開發應用上,近幾年利用下腳對苯和PET廢料,開發對苯型不飽和聚酯樹脂,主要用于人造石材和防腐玻璃鋼工程,該類樹脂占整個國內樹脂用量的20%。此次展會,雷可德公司推出系列牌號的樹脂新品,其中有特種對苯樹脂用于制造含醇汽油耐腐蝕玻璃鋼地下油罐、不含單體和苯乙烯的乙烯基酯樹脂替代環氧在航空及汽車領域的應用、高性價比的SMC/BMC專用DCPD樹脂等。亞什蘭、上緯、華昌、富晨等推出系列阻燃環氧乙烯基酯樹脂在眾多阻燃、重防腐領域的應用。近兩年,我國風電、壓力管道和容器、碳纖增強復合材料在航天航空等領域的開發應用,拉動了眾多樹脂企業、特別是外資企業加快推出高性能樹脂,突破了在高新產業領域應用的禁區,在中國市場“捷足先登”。據中國合成樹脂協會不飽和聚酯樹脂行業分會透露,國內中、高端樹脂的60%的市場用量為外商提供。近幾年,全國兆瓦級葉片用環氧樹脂基本被外商覆蓋。可以預測,葉片用樹脂的市場取向將是低粘度、高強度、高觸變、耐疲勞的環氧、環氧乙烯基酯、聚氨酯等改性高性能樹脂被大量采用。用于玻璃鋼復合材料制品的聚酯色漿和彩色膠衣在展會上也大做“表面文章”。有用于國內高檔家具和鋼琴面層膠衣,用于制品封孔、免打磨直接噴涂膠衣,多彩仿石材面層膠衣,船艇和臺盆膠衣等以及用于SMC/BMC、擠拉工藝用耐候耐溫色漿等。這次展會上,亞什蘭出示了免打磨、高防水、高光澤、高表面硬度潔具膠衣。南京德嘉公司為適應各類市場,近年開發了用于連續采光板瓦的耐老化透明膠衣和阻燃酚醛膠衣。
這次展會在圍繞合成樹脂多元化用途上,不失時機的“闖”來了結構膠展團。參展商中除了在復合材料界享有名氣的國外展商博森、漢高樂、ITW(依工)、固瑞特外,上緯、亞什蘭、長興、雷克德等樹脂企業也推出了結構膠。當前,輕質化趨勢正在推動傳統使用機械緊固件的許多行業采用結構膠,已在我國高速列車內外飾件、兆瓦級葉片粘結上取得了成功。據外資某企業透露,其用于風電葉片樹脂每月達千噸以上,并相應配套了每月200公斤結構膠。外資樹脂企業認為在銷售風電樹脂同時帶動結構膠,一舉兩得,主客滿意,效益互動。據了解,全球著名結構膠制造商漢高已與中國南車、北車集團所屬公司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展開在鐵路系統應用。目前,結構膠已進入大范圍的推廣,用結構膠粘結替代機械緊固件,正驅動我國膠粘劑需求快速增長。據亞什蘭提供信息,保時捷已指定將亞什蘭結構膠用于其新款918碳纖復合材料行李箱后蓋。目前,中國市場推出的結構膠有環氧型、環氧乙烯基酯型、甲基丙烯酸酯型、聚氨酯型等,這些結構膠可粘結同性材料,也可粘結異性材料如塑料、鋼材和鋁合金等,已成功應用到我國復合材料領域的游艇業、汽車制造業、軌道交通業、交通運輸業、風電行業等,具有抗剪切、抗沖擊、耐高溫、抗風化能力強等一系列特性,逐步在取代傳統的機械緊固件結構。我國結構膠開發起步較早,如中航復材、黑龍江石化院、五三所等,但大規模市場推進依然步外資后塵。據外電報導,全球結構膠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4%,而我國年均增長6~7%速度,吸引著外商前赴后繼來“搶灘”。
在賦予復合材料輕量化的另一個展場是“輕量化夾芯結構”。展會上推出的種類有巴爾薩輕木、鋁蜂窩、發泡鋁、芳綸蜂窩、3D立體織物、酚醛蜂窩和高性能結構泡沫,展商有著名企業戴鉑、思瑞安、天晟、中科恒源、阿樂斯、芳磊、圖博、兆鋆等中外展商。參展的戴鉑公司認為,戴鉑50多年一直處于夾芯復合材料發展的前沿,是因為率先倡導使用“三明治”夾芯理念來制造比由鋼、鋁和木材制成的結構重量輕得多、強度大得多的結構。據了解,戴鉑解決方案包括整套的高性能夾芯材料、成本經濟的成套芯材和全方位的結構設計和工藝支持,泡沫已在船舶、風能、交通運輸、航空航天、建筑、工業和海底領域廣泛應用。據悉,為擴大中國市場和降低成本,戴鉑泡沫將在中國本土化生產。國內著名結構泡沫商常州天晟全面布局國內外兩大市場,多品種開發產品。有關專家指出,進行輕量化設計遇到自身材料性能極限時,采用夾層結構,會大大改變原來力學性能系統,使傳統材料復合化創新,推動應用水平提升和應用面更寬,未來泡沫夾芯結構正在朝著微孔、高強、阻燃、超薄、低吸油量方面開發。
此次展會,海內外裝備制造業結集參展是一大特色。當今世界裝備制造業的競爭更多地體現在高技術含量、高性能、高附加值,高新技術成果采用等方面,支撐著全球高新復合材料精品層出不窮。展會上,德國8家具有悠久歷史的裝備制造企業提供先進制造設備,如迪芬巴赫、艾森曼、PINETTE、HELD、沃夫安格、EHA等。這些企業擁有數十年復合材料機械設備開發和制造經驗,以其先進的工業技術和保證卓越的產品質量在全球享有聲譽。瑞典山特維克公司在今年的展會上,再次推出雙鋼帶連冷片材成型設備,可廣泛用于纖維、夾芯板、人造石材、墻板的生產。國內秦皇島松禾復材公司在展會上推出了近兩年開發的厚板、夾芯板等成型工藝和裝備;公司的產品不僅占有國內市場的60%,還銷往美國,沙特及東南亞。此外從會展外傳來模具之鄉寧海的音訊,首臺代表國內最高水平的五軸聯動數控加工中心在雙林模具公司制造成果。這次出展的中外裝備制造商,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模塊化的技術組合提升了裝備自動化、高精度、快速的加工水平,深深感觸先進的裝備和技術將成為行業擺脫傳統發展模式的新型現代化發展模式轉型升級的延伸和突破。這次會展,客商提供了一個重要市場信息,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根據纖維復合材料制品性能要求,提出和完成了更高的加工模式高壓RTM技術。它靠高壓瞬時的材料良好混合等特殊設計和工藝,提供了一個全自動運行的RTM生產線,得到了高強度、高剛性和輕質碳纖復材汽配部件。另據了解,用高性能高強度硅膠替代抽真空輔助材料的成型技術已在國內開展。據揚州艾斯特公司透露,這種噴涂型硅膠可以使真空袋(RVB)循環使用上千次,節省可觀的人力成本;另一個技術成果是對邊緣密封設計,很簡單,在生產真空袋對就成了密封所需要的形狀和密封效果。國內一些企業已開始嘗試這種噴射硅膠真空袋成型制品的新技術。
緊湊、密集、豐富、多彩的第20屆上海國際復材展給我們留下的思考多多,編繪我國自主創新的復合材料美夢正充滿生機。我國改革開放數十年發展,已成為全球玻璃鋼及其復合材料制造大國,也成為全球纖維復合材料重要的組成部分。從一屆到二十屆的中國國際展會體驗,雖然我國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領先全球,但我們的技術、材料、工藝和裝備水平與國際先進仍有很大的差距。外資和外商不斷推進在我國的產能擴能,是他們看到我國擁有全球最大最廣的復合材料市場“機遇”;是他們看到海外的材料、工藝和裝備,在我國的“引領”還有很大的市場。這個“機遇”和市場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應該以繼續開放改革的心態和行動,在和外企的協同發展中,推動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往,國內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靠資源投入和能源消耗推動,是一種比較典型的高碳經濟模式。而對日趨緊迫的資源環境壓力,我們應發展市場導向型的低碳經濟,打造低碳、綠色高性能玻璃鋼及其復合材料。可以看到,我們正面臨一個全新的纖維復合材料新機遇、新市場。
在我們身列其境,參觀、訪談、交流在第二十屆復材展覽會的同時,我們要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指為企業產品加快進入市場的服務業,通過這種服務業擴大制造業產品的應用市場;通過這種服務業比試與國內外先進產品的差距和努力方向;通過這種服務業協助下游加工業、用好材料,做好產品。這對制造業,生產性流通服務業、客戶和市場是一舉三得的好事。說得更清楚一點是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以生產和銷售產品為中心向提供服務為中心的轉變,將更快更好推好推進制造、銷售與服務的融合,制造業與流通業的融合。這次展會,許多大區域以銷售國內材料為主、海外為輔的主輔配套的玻璃鋼材料經銷商和貿易公司絡繹不絕參梭展會。江蘇新陽集團公司在行業內獨樹一幟,其直銷模式的十多年運行,已由單一樹脂銷售培育成為全面為下游服務的玻璃鋼材料銷售服務公司。據展會獲得的資訊,廣州博皓、廣州連承、成都順美、北京東博保利偉、常州勝強、開封鵬達、合肥同幸、南京雷啟、沈陽奧瑞、哈爾濱明仁、哈爾濱鑫鑫泰、青島山川等已發展成為區域性規模銷售服務商,覆蓋的客戶占有全國三分之一的市場。廣州博鵠公司十年來,其銷售范圍已從珠三角海延伸到了海南、廣西和廈漳泉地區,成為國內最大的玻璃鋼材料銷售服務公司。公司可貴的是在銷售同時,提供信息、市場、技術、標準的一體化服務和定期舉辦應用技術培訓班,受到行業和客戶的高度贊揚。 當前,我國玻璃鋼及其復合材料生產性與服務業相比,仍然是個短板。參照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做法,生產服務應業包括研發設計、物流、信息技術服務、檢驗檢測論證,售后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技術培訓、商務咨詢等多方面。目前,我們的生產性服務業一是不系統;二是不規范,致使企業產品的認論證要去找外國服務公司。許多中小玻璃鋼復合材料企自身難以培植研發設計體系,急切期盼和期待有為他們服務的研究所、認證機構和培訓中心。
這次展會期間,中外專家主講了38場大型專題技術講座,內容涉及復合材料增強纖維、基體樹脂、制造工藝、檢測方法、應用設計等一系列技術解決方案。在新產品展區集中展示了30家國內外企業選送的33種創新產品。這次參會的專業觀眾達1.5萬人。美國、德國、荷蘭、西班牙、俄羅斯、印度、泰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菲律賓、阿聯酋等國派出了多個專業代表團,吸引來了6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國際觀眾與買家。中國國際復合材料展已成為世界了解中國復合材料行業窗口和中國復合材料走向國外的橋梁。
參展者、參會者對越辦越好的中國復材展依依不舍,留戀忘返。待來年“丹桂飄香,上海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