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普通,厚度為單個原子的石墨烯,讓兩位英國科學家贏得了201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不到四年時間里,這個神奇材料,正在常州武進西太湖畔演繹著令人矚目的產業傳奇。常州市委書記閻立介紹,打通從“發現”到“產業”的創新價值鏈,該市鎖定以先進碳科技為引領的新材料產業,全市擁有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4家,以石墨烯為代表的先進碳材料嶄露頭角。
從無到有,西太湖畔,一座“東方碳谷”初露崢嶸:全球第一家石墨烯研究機構——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全球首款手機用石墨烯電容觸摸屏;年產3萬平方米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生產線;全國首條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生產線;國內石墨烯行業首家新三板掛牌企業……一個個第一、唯一比肩世界一流。武進區區委書記周斌說,材料產業是工業之母,武進把先進碳材料產業作為頭號工程,已初步形成了區域性的石墨烯產業集群,孵化引進19家相關企業,總市值達到20億元,預計2015年實現銷售50億元,力爭打造全國最大的石墨烯生產基地和產業特色基地,攀登價值鏈高端,掌握行業話語權。
協同創新,協調兩只手打造四不像機制
在當前的科技創新中,“孤島現象”尤為突出。上下游企業之間、產學研之間協同難度較大,導致產業鏈、創新鏈和資金鏈不能有效銜接。有鑒于此,常州在石墨烯這類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領域,通過有形之手規劃布局、政策聯動、搭建平臺等方式協同攻堅。2011年5月,由常州市、武進區、西太湖科技產業園共同出資5000萬元成立的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是全國首家專注于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發和企業孵化的公共服務平臺。
為了刺激新興產業從“休眠態”轉變為“激活態”,合力形成催化劑效應,研究院采取一種“四不像”管理體制,大力吸引社會資本,組建了注冊資本8500萬元的投資公司,其性質介于政府、科研院所、企業、事業單位之間,集成了產、學、研的雜交優勢,體制模式柔性靈活、開放多元,可以取得共生經濟效益。從研究院組織架構就可見其優勢——有大學教授,有政府官員,有企業老總,有海歸博士,是典型的“混合所有制”,既整合行業的專家,由50多位海內外專家組成咨詢委員會,又招攬有創新意識、創業愿望的人才。
德州大學博士瞿研既是研究院副院長,又是第六元素董事長。11月12日,第六元素成功登陸新三板,成為國內第一家真正以石墨烯產品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石墨烯,是六邊形的分子,可以從6個方向傳送熱量,在元素周期表排第六。這也是我們將公司取名為第六元素的原因。我們的石墨烯粉體生產線真正讓石墨烯從實驗室的瓶瓶罐罐走上了工業化流水線,實現了從克到公斤級的飛躍。”原先一克石墨烯價格比鉆石還貴,現在每噸在100萬~300萬元不等,形成了六大系列、13個產品,沙特基礎工業等世界巨頭紛紛找上門來成為客戶。
產學研優勢疊加,創新成果層出不窮。目前,研究院已建成綜合性研發基地面積1.4萬平方米、重點實驗室11個,省級先進碳材料測試中心1個,引進國內外領軍型石墨烯創新創業團隊12個,石墨烯專利申請總量達123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84件,占總申請量的68%,已授權專利21件,積極搶占石墨烯領域技術制高點和行業“話語權”。
產業先導,從實驗室到生產線
美國航天局曾經懸賞400萬美元,尋找一種足夠堅韌的材料,制成長達3.7萬公里的纜線,搭建一座可以直通宇宙的“太空電梯”。科學家稱,石墨烯將帶來新材料領域的革命性變革,將讓人類“一步登天”的夢想變成可能。強度是鋼鐵的200倍,卻如此輕薄,1盎司的石墨烯可以覆蓋28個足球場;一立方英寸的石墨烯氣凝膠放在一片草葉上,草葉不會變形……說起石墨烯的特性,武進區委書記周斌如數家珍。他介紹說,石墨烯具有超薄、超輕、超高強度、超強導電性、優異的室溫導熱和透光性,幾乎完全透明,結構穩定。圍繞這些特性,武進以產業化、產品化為先導,讓石墨烯的特質充分展現。好比鋼筋混凝土,我們把鋼筋先做出來,再來添加混凝土。
全球首款石墨烯手機電容觸摸屏;全球首款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全球首款石墨烯蛋白質分離試劑;全球最早制備平米級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武進區副區長王明昌介紹說,一個個顛覆性的新產品不斷涌現,創造了7項世界第一。全球首款手機用石墨烯電容觸摸屏研制成功,轟動了全世界。二維碳素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乃至全球首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率先實現石墨烯手機觸摸屏的企業。走進石墨烯生長機理研究實驗室,只見一層透明的薄膜上,有淡淡的墨跡,如果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用這種薄膜制成的觸屏手機,屏幕更清澈、透明,還能自由彎曲,照片中的一汪清泉仿佛就在眼前,伸手可掬。副總裁彭鵬說,“石墨烯的厚度是0.35納米,可以替代蓋板玻璃和傳感器,使未來的手機更薄,視覺效果更好。”
從租賃實驗室從零開始,不到三年成為市場占有率80%的領軍企業,碳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更是成就了爆發式發展的新經濟傳奇。走進新落成的現代化廠房,10條人工合成石墨烯導熱膜生產線正在滿負荷生產,“目前,碳元每年能夠生產出240萬平方米的石墨膜,應用到至少5億部手機之上。”董事長徐世中說起一個以產品化思維打開市場的故事。新型石墨烯導熱膜研發出來后,他在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的微博上留言,獲得了與雷軍的10分鐘見面機會。“當時,我用打火機點著了,再摸燃燒的地方,溫度卻不高。雷軍當場就定下使用這種散熱膜,7天之后公司拿到了訂單。”公司順勢切入國內外市場,2014年預計產銷超過8億元。
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李義春點評說,與發達國家相比,常州武進的石墨烯產業化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甚至在某些領域的實際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已聯合發文《關鍵材料升級換代工程實施方案》:到2016年,全面推動石墨烯實現批量穩定生產和規模應用,這預示著石墨烯產業迎來巨大產業空間。
板塊起舞,東方碳谷積聚創新能量
石墨烯的神奇特性在于它類似于一種添加劑,與上下游產業碰撞后將產生奇妙的聚合、聚變效應。上市公司中超電纜與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合作,共同成立常州中超石墨烯電力有限公司,重點經營石墨烯電纜及電力行業用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復合材料的研發制造。記者了解到,把石墨烯添加到電纜中,將極大改善半導體材料的性能。江蘇海力風電則和第六元素合作開發防腐涂料。一份石墨烯可以替代50份氧化鋅,每噸防腐涂料就可以降低成本1000~2000元。總經理沙德權表示,這項技術填補國內外將石墨烯運用在風電防護涂料的技術空白,實現綠色能源高效產出。
西太湖科技產業園黨工委書記石旭涌介紹說,斥資20億元打造的石墨烯科技產業園,上下游企業形成了“門對門”的葡萄串效應。以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為核心,涵蓋技術研發、企業孵化加速、產業化應用示范、綜合配套服務等,載體面積近50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江蘇乃至全國最大的石墨烯產業協同創新應用示范園區。目前,圍繞石墨烯產業已基本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風險補償”的投融資服務體系,總規模超過20億元。同時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石墨烯及先進碳材料產業發展的配套文件,設立每年6000萬,三年不低于2億元的“碳材料專項資金”。碳元科技、二維碳素等一批后備軍也正積極爭取登陸海內外資本市場,有望在資本市場形成石墨烯上市板塊。(蔡煒 唐澄 顧芳 周棟 曉斌 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