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2011年,丹陽成立了航空航天產業院士工作站,集聚了14位院士,他們來自國內五六個單位,涉及近10個不同專業,這在全國尚屬一項創舉。和一般的院士工作站相比,該院士工作站是圍繞一個產業設立的,是一種創新的人才大匯聚、智慧大集成。院士工作站成立以來,14名院士為丹陽打造千億級的航空航天產業,實現“航空航天夢”,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近年來,為了實現丹陽‘航空航天夢’,我們積極幫助企業突破技術瓶頸,掌握世界領先核心技術。”院士劉大響介紹說,他們幫助恒神碳纖維公司根據我國航天工業需求,完成了T700—12K的產業化研發,目前相關產品已經在某型號裝備上開始試用;為冰城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目前該企業的氫燃電池樣品已在其通航飛機上測試和試用;幫助精密合金廠解決技術難題,為企業整體高溫機匣技術及其產品進入國家“兩機”專項和申報國家“863”計劃進行了協調。
在丹陽軍民融合發展上,14名院士也大力支持和推動。丹陽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幾年,依托院士們的人脈資源和技術優勢,丹陽在航空航天領域走出了一條軍民結合的互動發展之路,被授予‘空裝——丹陽軍民融合式發展示范區’稱號,成為了江蘇省首家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和國家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
為了打造航空航天產業成長的高平臺,院士們還幫助丹陽規劃了10平方公里的航空航天產業基地。據丹陽市副市長林丹如介紹,基地分為核心一區和核心二區,其中核心一區在開發區,構建“四區、三軸、兩廊”的產業布局,重點發展碳纖維、陶瓷基復合材料等;核心二期在呂城鎮,分為高性能合金區、服務區、空港園區等,重點發展耐腐蝕合金、高溫合金、超高溫合金、航空航天裝備、智能裝備、基礎通用件等。“院士們參與了該基地的規劃、區內企業技術支持等,沒有他們在每個環節關心和支持,就沒有基地規劃建設的強勢推進。”
“航空航天產業院士工作站不是掛個牌子,圖個名氣,14名院士在技術支持、戰略咨詢、市場應用等諸多方面都為我市實實在在地做了大量事情。”丹陽市委副書記沈岳方表示,下一步,丹陽將向院士們“借腦發展”,進一步加快軍民融合發展步伐,積極拓展涉航涉軍領域,力爭早日圓了“航空航天夢”。(惠銘 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