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玄武巖是典型的綠色纖維材料,其生產能耗不足碳纖維的十分之一。但因“單元窯”規模小、產量低、壽命短,導致連續玄武巖纖維難以實現產業化。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吳智深帶領的科研團隊自主設計研發的“深液面全電容池窯”技術,日前通過科技部驗收,為年產萬噸玄武巖纖維規模工業化生產用池窯奠定基礎。
吳智深等對全電容窯爐結構、耐火材料結構、鉬電極結構等關鍵技術開展了系列深入的研究,“深液面全電熔池窯”一次性點火成功,其中液面深度可達1000mm;液深在140~460mm范圍內,溫度波動僅16℃,爐體內部溫度非常均勻,突破本行業內玄武巖熔體的各項技術指標;原絲單位電耗降到約為2.5kw•h/kg;鉬電極可自由推進或拔出,池窯壽命可達2年以上,高于目前單元窯爐最高壽命為8個月指標。
吳智深等對全電容窯爐結構、耐火材料結構、鉬電極結構等關鍵技術開展了系列深入的研究,“深液面全電熔池窯”一次性點火成功,其中液面深度可達1000mm;液深在140~460mm范圍內,溫度波動僅16℃,爐體內部溫度非常均勻,突破本行業內玄武巖熔體的各項技術指標;原絲單位電耗降到約為2.5kw•h/kg;鉬電極可自由推進或拔出,池窯壽命可達2年以上,高于目前單元窯爐最高壽命為8個月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