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領域
據《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了解,此次的“工作要點”核心,主要體現在鋼鐵行業、水泥行業、智能工廠、新材料、機器人5個方面。
對于鋼鐵行業而言,今年將制定鋼鐵工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協調組織鐵礦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另外,加快標準制修訂,研究取消進口關稅減免等政策措施,推動關鍵高端鋼材應用。
而在水泥行業,國家今年將鼓勵水泥優質企業兼并重組,其中包括:水泥錯峰生產試點經驗,逐步推廣并建立北方采暖區水泥錯峰生產長效機制;鼓勵水泥優強企業開展兼并重組,推動已重組企業實現實質性整合,打造一批市場影響力大、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
另外,國家將落實原材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推進計劃,抓好原材料工業兩化融合專項工作。在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建材等領域開展智能工廠、數字礦山、物聯網發展試點示范。
2015年,新材料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將得到強化,其中包括:研究制定促進新材料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石墨烯等專項行動計劃;組建碳纖維、石墨烯、稀土等新材料產業聯合創新中心。
另外,記者還了解到,國家將加強稀土企業與應用企業合作,解決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瓶頸,支持稀土企業主動參與工業機器人領域企業的新產品和新技術研發。
“新常態”之舉
可以說,高層制定的這一系列戰略,是在“新常態”背景下的一次新的部署。
朱翔表示,以原材料為主的資源型產業的轉型升級是我國工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新常態經濟形勢下提出的《2015年原材料工業轉型發展工作要點》,對中國原材料工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和理論意義,同時也是對新常態的闡述。
張智飛表示,通過企業的兼并重組,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產業優化升級;而建立落后產能判定標準使產能過剩的行業從此有了有效的監督標準和體系,同時也大大地遏制了產能的盲目擴張;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各種新材料領域也將面臨非常廣泛的發展機遇。
其實,在“新常態”的經濟發展背景下,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部分領域的產能過剩問題,例如鋼鐵、水泥。種種跡象表明,高層制定的《工作要點》是倒逼過剩產能退出市場。
以鋼鐵為例,據公開資料顯示,按照新環保法的要求,目前70%的鋼鐵企業沒有達到新的標準要求,需要增加一定的環保設施,這一要求使得許多環保不達標,而實力又偏弱的企業面臨著很大的沖擊。
另外,有觀察者認為,從“工作要點”來看,2015年工信部在環保方面的管理將更加嚴格,對于環保不達標或者產能過剩嚴重的鋼企將會面臨取締。
事實上,不論是工業結構調整,或是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還是倒逼產能過剩行業退出市場,這些都是面對“新常態”的應有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