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鯰魚、不放蝦米。
仔細打量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日前發布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的暫行規定》的具體內容,就可以感受到盡管“大門即將打開”但是“門檻不低”的強烈信息。
因為無論是從“新建企業投資主體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抑或還是從“新建企業投資項目應包含的內容”來看,要一一達到并不輕松。
“有3年以上純電動乘用車的研發基礎,具有專業研發團隊和整車正向研發能力,掌握整車控制系統、動力電池系統、整車集成和整車輕量化方面的核心技術以及相應的試驗驗證能力,擁有純電動乘用車自主知識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具有整車試制能力,具備完整的純電動乘用車樣車試制條件,包括車身及底盤制造、動力電池系統集成、整車裝配等主要試制工藝和裝備”等要求,幾乎封死了造車外行們“單槍匹馬”向電動汽車制造業進軍之路。
現在看來,攜手傳統汽車大佬、實現曲線進入,只能是唯一的務實選擇。
之前,已然傳出小米、百度、阿里巴巴、樂視等“門外漢”正摩拳擦掌殺向電動汽車市場的重磅消息。而以現實來看,“攜手共進”當屬主流。3月12日阿里巴巴在與上汽集團聯合宣布“將投資10億元的互聯網汽車基金,共同打造跑在互聯網上的汽車”。在此之前,旨在打造“智能化、互聯網化、純電動化”新一代超級汽車的樂視,牽手北汽,一道入主美國高科技純電動汽車設計公司Atieva,當上第二大股東。
或許,形成優勢互補、最終獲得雙贏,是改良當前新能源汽車業界生態最為穩妥的推進方式。
“投入大、周期長、銷量低”,在通往電動汽車的道路上,實則波詭云譎、危機四伏。一不留神,先驅頃刻便成了先烈。這在世界電動汽車的發展史上,并不鮮見。在互聯網技術、汽車制造工藝方面,IT企業與汽車廠家各有先發優勢,因此可以相互借力,實現夢想。
由此看來,看似高砌的門檻,并不會成為影響電動汽車制造業的阻礙。相反,它能推動最佳合作模式的誕生。
不過,《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的暫行規定》仍不能給低速電動汽車產業帶來黎明前的曙光。
“車長≤4米、座位數<4座”的車型,其最高車速必須超過100公里/小時;“車長>4米”的車型,最高車速必須超過120公里/小時”嚴厲要求,就把低速電動汽車排除在外。要知道,它們的最高時速一般多在50km到70km左右。
而從具體的“安全性”、“可靠性”、“動力性”、“輕量化”、“經濟性”要求來講,低速電動汽車能否達標,更是未知數。
人們記憶猶新的是,因“工藝簡陋、粗制濫造、安全性差、事故頻出”,2014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部分以“老年代步車”和“觀光車”為名的低速電動汽車。
低速電動汽車領域的種種亂象,也為人所詬病。一些由電動自行車、三輪車、農用車、場地用車或是輕型卡車等生產商跟風、轉化而來的低速電動車制造商,并不具備乘用車生產資質。低速電動車得不到國家機動車生產和交通管理機構的承認,無法進入國家工信部發布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不能獲得合法上路的牌照以及依照牌照對其駕駛者進行有效管理。“車無證、人無照”。駕駛者不遵守交通規則、行駛隨意性大,給自身和其乘客以及其他道路交通參與者帶來嚴重的威脅。而就低速電動車本身來說,沒有經過像傳統燃油汽車那樣的強制檢驗,可能潛伏一些隱患。有的低速短程電動汽車產品粗陋簡單,幾乎是1副車架、4個輪子外加幾塊電池,技術含量的確不高。存在著車身過于單薄、防撞保護機構缺失、鉛酸蓄電池集中堆放、底盤重量分配極不合理等問題。
但另一方面,出于減輕大氣污染、壯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考慮,一些人士呼吁對“低速電動汽車”加以引導、適當放開。
在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就一再建議,實行“產品準入從嚴,企業準入從寬”的管理原則,鼓勵和支持多種電池路線、不同電池搭配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兼容發展,并且針對低速電動車建立起科學的技術標準體系。同時,將低速電動車納入我國道路交通規劃之中,列入法定交通工具,允許符合標準的低速電動車上牌上路。
然而,盡管屢屢傳出冰河即將解凍的聲音,但低速電動車行業依舊未能盼來政策陽光普照的春天。標準過低、不具備技術優勢,或是低速電動車始終得不到政策垂青的原因。
前不久,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點擊查看最新人物消息)明確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準入及起點會比現在要求高一些,但是我們希望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企業,能夠提在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技術標準、各方面成本的水平、配套服務等方面有比較大的提升和改進。
顯然,“放進來攪活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幾條鯰魚”,多半不會出自于低速電動車制造商當中。低速電動汽車制造企業獲得機會的唯一通道,在于積極改變自我、華麗轉身,向要求靠攏。
“增程式電動乘用車”倒是又希望迎來暫新的發展期,《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的暫行規定》指出,經核準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只能生產純電動乘用車,不能生產任何以內燃機為驅動動力的汽車產品。本文件中的“純電動乘用包括純電動和串聯式混合動力(增程式)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