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我市組織召開了由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東華大學、江蘇鷹游紡機有限公司聯合承擔的“千噸級高強型、高強中模型干噴濕紡高性能碳纖維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技術成果鑒定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晉良表示,中復神鷹率先在國內建成了首條基于干噴濕紡工藝的碳纖維生產線,其中SYT49為千噸級規模(12K)、SYT55為百噸級規模(12K),均實現了連續穩定運行。其研發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部分性能指標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可完全替代進口。
據了解,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碳纖維生產企業采用濕法紡絲制備T700或T800級碳纖維。而同傳統的濕法紡絲不同,干噴濕紡技術有著生產效率高、碳纖維品質好、生產成本低等優點。目前世界上80%的碳纖維是干噴濕紡絲。國際碳纖維行業的領軍企業,如日本東麗、美國赫氏等,都以干噴濕紡技術見長。其按照干噴濕紡技術制造的碳纖維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先進復合材料領域取得廣泛應用。中復神鷹于2008年開始干噴濕紡SYT45(國標GQ4522)的研發,其克服了工藝技術革新及關鍵裝備的改進難題,實現了高強型SYT49(T700級)、高強中模型SYT55(T800級)碳纖維的批量穩定生產。
中復神鷹碳纖維負責人張國良介紹,整個碳纖維的生產,中間控制的有三千多個工藝點,每一個工藝點都要進行嚴格的穩定控制,哪個工藝點的參數發生了變動,碳纖維質量就會下降。為此,中復神鷹研制出高效換熱的60立方米大型反應釜,實現了高均勻性、高可牽伸性聚合物溶液的制備、開發了多工位、長穩態、高紡速干噴濕紡工藝及關鍵裝備,紡絲速度達到300m/min以上。突破了干噴濕紡原絲細旦化、高取向化技術。開發出干噴濕紡原絲快速預氧化技術,有效縮短了預氧化時間。通過這一系列的關鍵工藝點的控制,中復神鷹實現了產品穩定生產。目前其主要產品已經被成功應用于電纜復合芯、建筑等領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據介紹,中復神鷹干噴濕紡SYT49/SYT55高性能碳纖維生產線從2013年10月投入運行生產以來,申請了眾多的專利。截至2015年5月底,項目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8項,受理發明專利16項,受理實用新型專利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