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政府網23日消息,李克強日前主持國務院專題講座,討論加快發展先進制造與3D打印等問題。他表示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正在世界范圍內孕育興起,各國紛紛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發達國家加緊實施“再工業化”,我國產業轉型、提質增效迫在眉睫。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發整個制造業的深刻變革。3D打印是制造業有代表性的顛覆性技術,實現了制造從等材、減材到增材的重大轉變,改變了傳統制造的理念和模式,具有重大價值。劉延東、汪洋、馬凱、楊晶、常萬全、楊潔篪、郭聲琨、王勇和國務院各部門、中央企業、金融機構主要負責同志參加。
此前,為落實國務院關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策部署,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加快推進我國增材制造(又稱“3D打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曾研究制定了《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計劃提出,到2016年,初步建立較為完善的增材制造產業體系,整體技術水平保持與國際同步,在航空航天等直接制造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有分析認為,此次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專題講座,討論加快發展先進制造與3D打印等問題,或預示著中國3D打印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近年來,3D打印技術全面開花,3D打印引領發展潮流的相關報道層出不窮。事實上,3D打印技術席卷各行業領域,主要包括制造、醫療、教育、考古、建筑和軍事等領域,3D打印技術已從實驗室快速走向實際應用。而隨著技術的成熟,3D打印將會應用在更多領域,為人類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全球知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排名第一的移動互聯網市場潛力是3.7萬億至10.8萬億美元,排名第九的3D打印則為0.2萬億至0.6萬億美元(約1.2萬億人民幣至3.6萬億人民幣)。由此可見,3D打印技術對未來產業發展的影響難以估量。僅以中國市場為例,預計未來3年內,市場份額將從10億元人民幣增至百億級別。這還僅僅是3D打印機產業本身的估值,其中并未包括附加的服務價值。比如,利用3D生物打印技術打印出來的器官如心臟和肝等,器官移植后讓生命得以延續,這其中的附加價值難以用金錢衡量。
光大證券認為,受益海外專利到期,國內設備制造進程大幅加快,市場迅速爆發。憑借多年制造業大國積累的工業基礎,中國已成為3D打印發展大潮中最具潛力的競爭者。申銀萬國此前研報稱,未來3D打印在制造業中占比將達到2%,產業規模將達到2100億美元。隨著未來政策和事件性驅動,3D打印相關個股有望持續爆發。
銀禧科技(300221)是專業的高分子類新材料改性塑料供應商,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國內3D打印高分子材料領域、3D打印創意化、個性化產品領域的領先者,部分3D研發項目已實現產業化并投入市場。例如,公司研發的ABS、PLA線材制備工藝已基本確定并進入正式生產階段,目前已實現小批量的對外銷售。2015年,公司擬利用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資金打造3D產業化研發中心,探索借助信息網絡技術創新3D打印服務,建設用于打通垂直智能制造通道和水平價值鏈通道的一體化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
山東礦機(002526)是全國重點煤炭機械制造企業之一,目前正向3D打印、無人機及航空發動機等高端制造領域轉型。公司研發的“高功率激光增材制造(3D成型)成套設備項目”,入圍了2014-2018年山東省兩化深度融合重點規劃項目,目前設備已經進入調試試運行階段,建成后能夠進行高附加值金屬零部件以及梯度材料隨形模具的快速制造。此外,公司無人機驗證機大部分試飛科目已經完成,爭取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驗證完畢;子公司中科岱宗的發動機已經具備小批量生產條件。未來,公司3D打印無人機、發動機零部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