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飛機剎車副。

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本版照片均為冷定攝(資料圖片)
■成“材”之道
湖南日報記者 胡信松
盛夏的長沙,驕陽似火,熱浪襲人。
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碳/碳復合材料生產車間,機聲和鳴。
偌大的生產車間里,只有兩位技術人員在巡視,查看各種儀器參數。“現在生產自動化程度很高,基本都是機械化。”車間主任李新春自豪地說,“碳/碳材料是經高溫燒制的,莫看長沙氣溫高,可我們這個冶煉爐里的溫度高達2400攝氏度,主要是除去碳纖維里面的雜質,碳耐高溫,其他雜質就化為氣體了。”
博云新材副總裁兼總工程師張紅波介紹,“碳/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有點像鋼筋混凝土的制備,碳纖維是‘鋼筋’,用來編織預制件,再讓基體碳(一個一個的碳原子)材料在一定條件下,填充預制件碳纖維間的空隙。當然,要讓碳原子在碳纖維編成的‘預制件’里‘聽話’地有序排列,填充空隙,看似簡單,技術含量卻極高。”
“這就是我們博云新材的核心競爭力!”
飛機剎車片打破國外壟斷
飛機的起降和滑行離不開剎車副。用碳/碳復合材料制造的碳盤,耐高溫、性能好,使用壽命是金屬材料的4倍,重量只有其1/4,被稱為“黑色的金子”。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英、法3國實現了金屬材料向碳/碳復合材料的升級換代,它們壟斷著制備技術,我國飛機使用的這種剎車材料全部依賴進口,一旦國外實行禁運,將嚴重威脅我國航空戰略安全。
為了解決國產化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長黃伯云教授領銜的“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課題組,不斷改進工藝,經歷了上百次的失敗,終于成功研制出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動材料,打破了歐美國家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博云新材成為國內首家掌握該項制備技術的企業。
博云新材董事長劉文勝介紹,公司開發的飛機剎車副產品已獲得波音、空客系列飛機多種機型的生產許可證,為國內取得飛機碳剎車副零部件制造人批準書(PMA)最多的公司。在產品質量和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同時,公司產品價格要比國外產品便宜30%以上,具備了極強的國際競爭力。
2005年,“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榮獲200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碳/碳復合材料飛機剎車副產品”榮獲2005年上海國際博覽會金獎。
脫胎于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所的博云新材,依托研究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其科研成果源源不斷產業化,并迅速成為我國先進復合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
2009年9月28日,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掛牌上市。
國產大飛機打上“博云標簽”
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博云新材從不停歇,他們總是將目光瞄準世界一流技術。
2012年,博云新材“牽手”美國霍尼韋爾,在長沙合資成立霍尼韋爾博云航空系統(湖南)有限公司。霍尼韋爾是世界500強企業,在航空機輪與剎車系統研發制造領域擁有全球領先技術。雙方強強聯合,除了為國產大飛機C919生產機輪與剎車系統外,還將為霍尼韋爾公司其他型號飛機提供機輪剎車系統零部件,并在高性能結構材料、高性能復合制動材料、智能剎車控制系統等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形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材料與智能綠色制造體系。
今年5月,博云新材傳出喜訊:公司研制的BY90002729-2碳剎車副通過適航審定,獲得民航中南局頒發的國內首個ERJ190系列飛機碳剎車副零部件制造人批準書(PMA),標志著該款碳剎車副可以進入民用航空市場。
對于博云新材的剎車副能夠搭乘國產大飛機飛上藍天。博云新材副總裁兼總工程師張紅波認為意義重大,“國產大飛機的機輪剎車系統,將由霍尼韋爾博云航空系統(湖南)有限公司生產,該款碳剎車副的產品性能比國外好,由于在技術方面取得的突破,成本比國外要低,實現了國產大飛機碳剎車副的國產化,為航空公司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了有力保證;同時合資企業的建成并投入使用,為博云新材的碳剎車副打入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發力高性能汽車剎車片領域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汽車剎車片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元左右。而中國摩擦與密封材料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汽車剎車片生產企業有近500家左右,但80%以上的企業規模較小。
博云新材副總裁兼總工程師張紅波表示,隨著我國汽車工業整體水平的提高,汽車剎車片行業面臨著環保化和高性能化轉型,環保型高性能剎車片除要滿足高溫衰退小、磨損率低、摩擦系數穩定等要求外,還應具有振動小、噪聲低、落灰少等環保人性化的性能特點。
“博云新材”旗下子公司湖南博云汽車制動材料有限公司,在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產業示范化工程項目”等項目的支持下,已在半金屬陶瓷基剎車片、低金屬陶瓷基剎車片和非金屬陶瓷基剎車片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現已成功應用于環保型高性能汽車上,在國內剎車片行業,該公司在配方技術和裝備技術方面名列前茅。
博云汽車制動已完全掌握陶瓷基剎車片的關鍵技術和生產工藝,并已大批量生產;公司目前的客戶主要有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廣汽長豐等14家企業,市場基本覆蓋了國內民族品牌汽車。
■造“材”感言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公司創始人黃伯云院士獲評2005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寫道:這個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著溫潤如玉的性格,淵博寬厚,抱定赤子之心;靜能寒窗苦守,動能點石成金。黃院士的開拓精神,鑄就了公司的創新發展之魂。博云人始終瞄準國家發展的重大需求、國家安全的迫切需要,以“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為引導,打通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領域的關鍵新材料和先進零部件瓶頸,用自己的才智和雙手奮力推進中國創造。
神舟與天宮成功自動交會對接、一枚枚火箭騰空而起、一架架飛機平穩安全著陸,無不蘊含博云人的汗水,閃耀著博云人的智慧,鑲嵌著博云人的驕傲。經過自主創新,實現了由飛機剎車片零部件供應商向航空制動系統集成商的成功拓展;通過聯合國際頂級制造商成立合資公司,打開了公司產品走向世界之路,大大擴張了公司的發展空間。
——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文勝
■用“材”點滴
神奇的“碳”無處不在
你體驗過碳纖維羽毛球拍的輕盈嗎?你可以想象出一個堅不可摧的碳纖維自行車,重量不超過5公斤嗎?事實上,這些神奇的“碳”復合材料制品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碳/碳復合材料是碳纖維及其織物增強的碳基體復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強度、摩擦性能好,以及抗熱沖擊性能好、尺寸穩定性高等優點。 由于其獨特的性能,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工業、醫學等領域,如火箭發動機噴管及其喉襯、航天飛機的端頭帽和機翼前緣的熱防護系統、飛機剎車盤等。
碳/碳復合材料最初主要用于高新技術領域,隨著成本的下降,近些年開始在民用領域被廣泛應用。不知不覺間,以碳纖維為核心技術的產品已悄悄地走入尋常百姓家,為人們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帶來便利。
現在碳纖維用途最廣的是體育器材,如羽毛球拍、自行車、釣魚竿等。用碳纖維做的器材第一是輕,第二是結實,第三是外觀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