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具有其他材料無可比擬的性能優異性,同鈦、鋼、鋁等金屬材料相比,強度上碳纖維是鋼的20倍,拉伸模量上比鋼強2-3倍,比重上碳纖維比鋁還輕,不到鋼1/4。從產業鏈來看,碳纖維從上游丙烯腈、原絲、碳纖維到復合材料,產品附加價值逐步提升,據中國化工信息中心數據,1萬元/噸的丙烯腈經過纖維化制得原絲價格為2萬元/噸,碳化而成的碳纖維紗值20-30萬元/噸,復合處理后的預浸料值50元/平米。
電動汽車、航空航天、風電大葉片三大應用領域驅動碳纖維需求快速增長。電動汽車領域,電動車續航里程遠低于傳統燃油車,必須輕量化增加續航里程,碳纖維因其高模量、高強度、輕質量等特性成為增加續航里程的最佳選擇。航空航天領域,國產C919大型客機商業化進一步推動碳纖維行業快速發展。C919大型客機尾和側翼均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成,據報道,C919預計2016年首飛,其商業化將拉動國內對碳纖維材料的需求。風電應用領域,大功率、長葉片是風力發電機組發展趨勢。
高端碳纖維產品一直被日美國家壟斷,進口替代空間廣闊。2014年全球前五大主要碳纖維供應商的市場份額總和占全球的60%左右。由于技術封鎖,高端碳纖維產品一直被日美壟斷。目前我國碳纖維實際產量小于產能,2014年產量僅為3200噸,且產品多數為低端產品,難以滿足下游的性能需求,因此加快碳纖維發展尤其是高端碳纖維自主研發和產業化進程迫在眉睫。2013年11月工信部發布的《加快推進碳纖維行業發展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碳纖維技術創新、產業化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達到國際水平,初步形成2-3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碳纖維大型企業集團以及若干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產業鏈完善的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集聚區。“十三五”新材料規劃有望進一步凸顯碳纖維作為戰略性新材料的重要性。
碳纖維產業爆發初期,生產設備是碳纖維的產業化關鍵點,且技術壁壘最高。目前國內已擁有少數制造設備的生產廠商。隨著碳纖維下游需求爆發,設備生產商有望優先受益。
目前國內已經具備較為完善的產業化基礎,未來隨著規模化生產所帶來的成本下降空間廣闊,有望進一步推動碳纖維發展,我們看好行業的發展前景。重點推薦標的:精功科技、海源機械、康得新、楚江新材、申達股份、和邦生物、金發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