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巨石發布2015年第三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2.32億元,同比增長18.4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6億元,同比增長165.67%。
行業景氣高兩次提價
今年將實現歷史最好業績
資料顯示,中國巨石隸屬于中國建材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玻璃纖維專業制造商。
公司在三季報預增公告中表示,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2014年至今,全球玻璃纖維市場持續向好,公司產品的銷量、價格比去年同期有較好變化和增長,庫存結構進一步優化,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取得成效。
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巨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張毓強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表示,業績好跟前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是分不開的,這其中包括創新工作、轉型升級、產能控制等。張毓強稱,玻璃纖維的行業集中度比較高,巨石一家占到國內玻纖生產總量接近的近40%,擁有比較大的話語權。“今年,我們的目標是實現歷史最好業績,我們有這個信心。”
對于產品價格的回升,張毓強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調了兩次價,一月份一次,四月份一次,“目前沒有再調價的打算,因為我們也要為客戶考慮。”
值得關注的是,在全球經濟低水平波動的當下,巨石何以能逆勢大幅上揚?
科技助力
智能化生產
在《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走訪了中國巨石后發現,除了得益于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紅利的釋放,以及行業本身的高景氣因素外,中國巨石自身的硬素質才是張毓強有信心的根本原因。
一個儲存能力超8萬個貨位的倉儲區,日常的操作員工只要4個,十多臺雙伸位堆垛機、400余臺地面輸送設備和4套觸摸式地面人機操作站,通過總控調度系統統一調度分配,實現了貨物的自動化存取。
這正是巨石自動化倉儲中心的立體倉儲區,通過全面實施“機器換人”,目前已經實現倉庫作業的機械化、自動化,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解決了儲存品種受限的難題。
在巨石三分廠的生產車間里,《證券日報》記者看到,一個個重達15公斤-20公斤的成品紗團從生產流水線上完成自動貼標后,由豎著4組“手指”的機器人從傳送帶上搬下,等待下一步集裝和倉儲。
這個機器人就是巨石員工自主改造的,從最初的1組手指到現在的4組,經過反復的改良試驗,目前已經比較成熟。巨石每年在裝備提升上的研發投入超過3000萬元。因此,自制的機器人在工廠車間里并不少見,都是巨石員工經過反復摸索和試驗改造出來的。如今,中國巨石上下已經形成了一套“由工人提出設想——技術人員轉化成可行技術方案——制作成品進行小范圍試驗——展示成果全面推廣”的創新模式。
生產的智能化帶動了管理模式的變革。如今,中國巨石大到總部統一控制的ERP系統(這是一個業務統一、操作權限統一、管理流程統一制訂的綜合業務和信息門戶,在辦公室里就能實現了從生產到物流的一體化管控),小到每道工序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實現了24小時監控,有專業的人員進行跟蹤,及時對異常情況進行反饋處理),都實現了信息化系統的實時自動管理,提高了一線工作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證券日報》記者看到,在智能化生產的環境下,巨石的車間里干凈有序,偌大一個車間,實際操作的工人并不多。
記者還注意到在看似機械生產的一線車間里的溫暖一幕。一位女員工的名字出現在車間的電子屏幕上,當天是她的生日,電子屏滾動著公司對她的祝福,讓人感覺這是一家對外有過硬底氣,對員工又有溫暖情懷的企業。
經濟新常態下
探索國際市場
同所有中國企業一樣,中國巨石也在思考經濟新常態下應該怎么辦?
得出的結論是,抓好國內市場,創新、轉型、升級是眼前的辦法,能邁向更大的國際市場,充分將全球市場這個大平臺上的礦產、能源、資金、技術、人力、市場等各種資源,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新鮮血液,為企業的轉型升級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方是長遠之計,可持續之路。公司認為,國家提出“一帶一路”這一戰略給企業開辟了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開辟了一個潛力無限的市場。
事實上,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中國巨石就樹立了“先建市場、后建工廠”的全球化發展指導思想,并著手進行海外營銷網絡布局,經過20年的發展,公司已先后在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等13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海外布點,建成了較完備的全球營銷網絡,為接下來的建設海外生產基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2年,中國巨石開始在埃及投資建廠。巨石埃及年產20萬噸玻璃纖維生產基地一期項目總投資2.23億美元,年產能8萬噸,目前雇用埃及員工800多人。產品主要服務于歐盟市場,以及周邊的土耳其、中東和北非市場。2014年5月份,埃及一期項目正式投產,這是中國在埃及投資金額最大、技術裝備最先進、建設速度最快的制造業工業項目,也是我國在海外建設的首條大型玻纖生產線,填補了北非地區玻璃纖維生產的空白,進一步提升了“巨石”品牌的國際化水平。公司倡導員工和企業共同發展的管理理念,在未來三年里,將逐步實現本土化運營。目前,巨石埃及公司產能利用率和產銷率均超過100%,經濟效益顯著。巨石埃及公司是在埃投資影響力最大的中資企業。
廣發證券研報指出,隨著歐美市場需求回暖,中國巨石埃及一期8萬噸產線已出現供不應求現象,二期8萬噸池窯生產線已經開建,歐盟客戶要求盡快投產,進度有望加快,預計明年上半年內點火;公司國外市場收入占比40%,未來目標希望把比例提升至43%-57%,中國巨石還將繼續探索在美洲等地投資建廠的可能性,通過玻纖營銷全球化布局,直銷統一物流商業模式,從“以內供外”轉向“以外供外”的盈利模式,實現“兩頭在外”和玻纖生產戰略性布局,探索一條充分整合并利用全球資源的跨國企業發展之路。
國企改革概念股
混改先行者
此外,中國巨石受到資本市場關注的另外一個因素是國企改革。公司為首批六家試點改革央企之一中國建材集團旗下企業。近年來,中國建材集團堅持“央企市營”的改革方針,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被國資委列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企業。在多個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也引領創新了我國充分競爭領域里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交叉持股、互相融合、共同發展的國民共進的企業模式。
從1993年民企振石集團聯合桐鄉市其他股東成立巨石集團,到1999年與中國建材集團聯合上市;從2001年企業引進外資成立中外合資企業,到2007年引進戰略投資者珍成國際(聯想集團旗下的弘毅投資控制);從2014年上市公司中國玻纖總部落戶桐鄉,到現在中國玻纖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巨石的每一步發展都走在了國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沿,都展現了不同所有制成分的相互融合。
據悉,目前,中國巨石已被列入首批國企改革試點企業名單,改革方案已上報國資委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