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力進軍風電等新能源領域,也是中南院這一傳統水電勘測設計企業,近些年來積極響應國家大力發展綠色能源戰略及湖南省兩型社會建設,企業適應市場變化,逐步調整業務結構的必由之路。
中南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0年以來,中南院新能源設計院共承擔項目371個,其中國內項目358個,國際項目13個。已建成的風電場49座,國外風電業務涉及保加利亞、泰國、菲律賓、朝鮮等國,已完成和正在開展的國內和國際太陽能項目26個。
“近些年來,中南院在海外風電、光伏發電、太陽能電站等新能源領域的市場開發中,保持了良好勢頭,新簽合同額持續攀升,新能源正成為中南院業務新的增長極。”該負責人表示。
轉型:傳統水電勘測設計企業進軍新能源
中南院作為國家綜合甲級大型水電勘測設計企業,建院65年里為我國的水電水利等基本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但隨著國內水電大規模開發建設接近尾聲,以及國家大力推進能源革命,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審時度勢的中南院領導班子及時調整企業戰略定位,積極開拓并大力進軍新能源市場。
“早在2003年,中南院便開始探索風能、太陽能項目開發和利用。2005年6月,還成立了風電設計所。”中南院新能源工程設計院負責人認為,在國內勘測設計類企業中,進軍新能源領域,中南院應該是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的企業之一。
這其中,內蒙古北方龍源灰騰梁項目便是中南院承擔勘測設計任務并最早投入運營的最大的風電項目,項目于
今年8月,中南院技術質量安全部組織對灰騰梁風電場進行了綜合性設計回訪。雙方認為:灰騰梁風電場各項設計方案合理,設計產品質量和技術服務質量優良。電站進入商業運行后機組、箱變及升壓站設備運行正常;每年發電量與可研計算電量基本相當,達到了預期目標。
同樣是在今年8月,在歷時8個月緊鑼密鼓的施工,由中南院投資的臨武鎮南風電場首批4臺機組順利通過省電力公司并網前驗收工作,成功并網發電,標志著鎮南風電場進入試運行階段,為全面投產發電奠定堅實基礎。
資料顯示,光2010年以來,由中南院規劃設計,或規劃設計并投資的新能源項目就達358個,涉及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諸多領域。
在積極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借助以往水電勘測設計時所結交的情誼,中南院不斷將新能源觸角向海外延伸。
中南院泰國新能源市場的開發便是一個很好的佐證,2011年后,泰國政府有意大力開發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嗅到這一信息的中南院泰國辦事處工作人員,便千方百計地聯系和依靠其過去幾年在開拓泰國市場中建立起友情的泰國客戶和朋友,積極穿梭于泰國有關政府部門。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積累,泰國辦事處的員工終于為中南院在泰國開發并簽署了一系列的太陽能、風電勘測設計項目合同。
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中南院先后簽署了泰國ESN126MW太陽能總承包項目合同;泰國TFE32MW太陽能設備成套項目合同以及泰國WED60MW風電總承包項目合同等7個項目合同。
目前中南院在國際上的項目主要包含風電項目設計與太陽能發電項目,已完成風電項目主要涉及玻利維亞、保加利亞、加拿大、阿根廷、泰國等,總裝機容量約一百萬千瓦;太陽能項目主要包括非洲的加納、阿爾及利亞、蘇丹、埃及和毛里塔尼亞等,東南亞的菲律賓、泰國等,總裝機容量近百萬千瓦。
發展:新能源成為發展最快板塊之一
一根立柱,三塊葉片。
聰明的現代人動一下腦筋,就將古老的風轉化成了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
這風,如來自山地,就稱為山地風電,如來自河谷,則稱為河谷風電,如來自大海,那就叫海上風電。
“從2006年第一個陸上風電場勘察設計開始,我院風電場設計已經走過了近十個年頭。截至目前,具不完全統計,由我院承擔勘察設計的已建和在建風電場超過150個,總裝機容量超過800萬kW。”中南院新能源工程設計院負責人介紹。
以風電為例,目前中南院業務范圍涉及風電場前期設計、風電場施工設計、海上風電場設計、風電場規劃、測風與風能資源評估、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等諸多領域。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中南院院已在全國十多個省(區市),開展風能資源評價、風電場工程規劃、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施工圖設計或總承包等工作,在市場建設、業務發展,技術進步、技術創新等方面進展較為順利,取得了一定成績,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同時,業務范圍進一步擴大,實現了從陸地風電到海上風電勘測設計的跨越,通過勘測設計業務的國際技術輸出培訓,促進了中南院新能源海外市場的開拓與發展。
“除去項目等‘看得見’的成績之外,新能源設計院自2010年以來,經過幾年的發展,勘測設計技術水平和技術創新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中南院新能源設計院負責人介紹,新能源設計院的風電業務地域范圍已覆蓋全國18個省(市、區),對不同地域類型風電場的技術特點積累了大量勘測設計經驗,特別是我國中南部山地風電場的勘測設計水平和經驗在國內同行和業主單位得到了較高的認可。
作為全國首家開展海上風電科研實驗工作的設計院,中南院還承擔了國家海洋局和科技部一系列的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主要有《成山頭海域建設波浪能、潮流能海上試驗與測試場的論證及工程設計研究》、《山東省長島縣猴磯島海洋能獨立電力系統示范工程研究》、《海上風電送出系統設計技術研究》。
“可以說,新能源也成為中南院發展最快的板塊之一。”中南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未來:大力發展風電投資以湖南為重點區域
“作為一家傳統的勘測設計類企業,無論是部分參與新能源項目建設,還是作為投資方整體開發某一項目,都與我們事先參與項目的規劃設計有著直接的聯系。”中南院相關負責人坦言。
在中南院的戰略規劃中,明確提出未來將大力發展風電投資,以湖南風電為投資重點區域,兼顧河南、廣西、貴州以及北方市場,爭取每年獲取50萬kW規模風電場開發權;每年投資3-5個項目,裝機容量約25萬kW。
中南院規劃的湖南省風電總裝機容量為1960萬kW。截至2014年底,湖南共22個風電場已并網發電,實際總裝機容量為107.41萬千瓦;23個風電場正在施工建設中,總裝機容量為109.42萬千瓦;核準待建項目共21個,核準裝機容量為104.73萬千瓦。
“我院承擔的新能源項目建成,將為項目所在地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中南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開發新能源項目是降低國家化石資源消耗比重的重要措施,有利于調整當地的能源結構,促進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新能源項目開發將會帶動地區相關產業如建材、交通、設備制造業的發展,對擴大就業和發展第三產業將起到促進作用,從而帶動和促進地區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
同時,開發新能源有利于緩解環境保護壓力,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我國火電比重較大,水電開發程度已較高,但近年來為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電力需求,在水電資源點已經所剩無幾的情況下,燃煤火電廠相繼得以建設,火電比重逐漸加大。燃煤電廠在消耗煤炭資源的同時,還產生了大量的SO2、CO2、CO、NOX、煙塵等污染環境和造成溫室效應的有害氣體,對環境和生態造成不利影響。
風電、太陽能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清潔可再生能源,項目建成后,相應每年可減少多種大氣污染物及灰渣的排放,將有利于改善系統電源結構,緩解電力行業較大的環境保護壓力,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
而且,新能源項目建成后不但可給地區電網提供電力,而且風電場、光伏電站本身也可成為旅游景點。當地政府可利用風電場及光伏電站的獨特風景,加大對風景區的開發力度,使風景區成為旅游勝地,從而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為當地的旅游經濟帶來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