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完成定向增發6000 萬股,發行價格10.06 元,募集資金6.04 億元,扣除各項發行費用募集資金凈額5.84 億元,投向碳纖維車身輕量化產業。
實際控制人及管理層參與定增2000 萬股,鎖定三年彰顯信心
公司實際控制人及核心管理層通過“上銀瑞金-慧富15 號”參與定增2000 萬股,鎖定3 年,充分顯示了公司對于未來碳纖維車身產業化的信心。2015 年公司在碳纖維車身成型取得重要技術突破,目前是全球少數掌握碳纖維短周期大批量成型工藝及裝備核心技術的企業,成功開發了碳纖維概念車用于驗證自主研發工藝與裝備。2015 年公司與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等共同出資設立福建云度新能源汽車,公司持股11%,深入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利于公司碳纖維相關裝備及產品的市場開拓。預計2016 年底前完成碳纖維車身部件生產線的安裝調試,2017 年上半年實現批量投產。
復合材料建筑應用快速放量,液壓成型裝備業績拖累將減弱
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制品在建筑、汽車應用市場推廣情況良好。2014 年公司推出復合材料建筑模板,立足房建+公建(地鐵、高鐵、水利等)兩大市場,產品具有輕質便捷、通用性強、施工靈活、節省人工等優勢,得到國內多家大型施工企業認可,開展項目合作和試點。2015 年復合材料建筑模板業務實現收入7841 萬元,同比增長258%,毛利率達到35.7%,收入占比提升至34%,毛利占比提升至39%,2016 年有望保持快速增長。 公司傳統液壓成型裝備業務受房地產與冶金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影響,需求低迷,銷售收入下滑,2015 年液壓成形設備收入占比下降至37%,收入占比大幅降低,未來壓機業務對公司整體業績的不利影響將大幅削弱。
風險提示:碳纖維車身產業化進展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