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
建筑輕量化業務多領域突破。公司建筑輕量化業務包括了復合材料開發、設計、模具制作和產品生產等全產業鏈環節。自產品2014年面向市場以來,產品由于輕便、通用性強、施工靈活、節省人工的優勢在房建市場快速取得認可與支持,除此之外公司還向地鐵、地下管廊、公路、水利及海外市場積極拓展。我們預計全年復合材料制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0%左右。
汽車零件輕量化業績兌現在即。公司汽車零件輕量化業務今年上半年已經通過了宇通汽車、時代新能源、長安汽車、中聯重工等用戶的認證或招標,下半年已開始批量供貨,預計該項業務全年可完成2000-3000萬元的銷售收入。
受益新能源汽車高增長,車身輕量化業務前景廣闊。汽車輕量化成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方向,而碳纖維復合材料應用是解決新能源汽車車身輕量化的主要途徑,2013年寶馬公司和西格里(SGL)公司聯合開發的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成功解決碳纖維復合材料大規模應用于汽車部件開發制造的生產工藝等問題,碳纖維復合材料規模化應用具備產業可行性。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1年的0.82萬輛增長到2015年的33.11萬輛,復合增長率超過152%。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高速增長,車身輕量化業務前景廣闊。公司依托其強大的液壓相關設備生產經驗,成功地對應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車身的相關工藝技術和裝備進行了驗證,攻克了碳纖維工業化的關鍵技術。公司定增項目新能源汽車碳纖維車身部件生產線預計2017年3月份投入使用。
高端復合材料液壓裝備和海外市場有望助力機械設備業務平穩發展。今年上半年公司重組了機械設備業務的銷售團隊和售后團隊,并圍繞機械設備業務的發展戰略對相關資源也進行了重新配置,重點投向了高端的復合材料液壓裝備產品線和出口市場。我們預計,公司機械設備業務收入有望維持去年同期水平。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機械設備業務收入有望維持去年同期水平,建筑模板及配件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0%左右,公司2016-2017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17萬元、2313萬元,2017年EPS為0.09元,對應PE為215.67倍,目前其他專用機械行業PE(TTM,剔除負值)中位數為113.71倍,考慮公司建筑輕量化業務多領域突破、汽車零件輕量化業務的業績兌現在即、車身輕量化業務前景廣闊我們首次給予其“增持”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建筑輕量化業務市場拓展不及預期,汽車輕量化產業化進程緩慢,機械設備需求持續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