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衛星上的特種玻璃纖維材料出自江蘇南通的一家民營企業。11月4日,記者走進該企業,了解江蘇制造的飛天之路。
這家為航天飛行器生產特種玻璃纖維材料的企業叫江蘇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它還是南通如皋如城鎮的一爿麻紡廠。40多年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瞄準市場需求,不斷創新研發新品,現如今,它已站到國內特種玻纖行業的頂峰,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機會永遠是屬于有準備的頭腦,我們研究生產過三極管、電動機、車床、刨床等,197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到玻纖行業,我覺得這個玻纖材料將來必有大用,由此開始在這個行業專做40多年。”68歲的九鼎新材料董事長顧清波坐在記者對面,侃侃而談自己的“玻纖生涯”。
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煤炭采掘業方興未艾,而傳統棉料制成的煤礦導風筒防火性不好,九鼎認準抗靜電、阻燃布將成為導風筒布的市場方向,他們根據玻璃纖維的特性,成功研制出具有抗靜電、阻燃特性的玻璃纖維導風筒布。
總裁助理張友聯向我們講述當年銷售玻纖風筒布的故事,當他和顧清波帶著玻纖風筒布到各地煤礦推銷時,還不為煤礦接受。但當他們返程還沒有到家時,煤礦的訂貨電話就打到了工廠,因為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出臺了新的導風筒布的阻燃標準。
“這憑的是對市場的預見和對這個行業的深刻理解。”顧清波說。
很快,九鼎玻纖導風筒布占到全國導風筒布50%的市場份額,并成為這個產品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工廠先后被商業部、建材部列為導風筒基布定點生產廠家。就在市場形勢一片大好下,九鼎又瞄準新品研發,他們研發的玻纖材料土工布被列為國家高新產品。
采訪中,記者深深地感到,九鼎之所以能在行業內做到最好,就緣于他們把握市場脈搏,不斷創新升級自己的產品。
在一次全國玻纖產品訂貨會上,顧清波遇到拿著俄文的“產品標準書”到處找供貨商的國家七機部的人,顧清波對他們說,沒人做我們來做。憑著自己在學校里學過俄文的那點基礎,他知道那是一種特種玻璃纖維產品。他們找來俄文專家把俄文產品標準翻譯成中文,對照標準開始研發產品,用了一年多時間,終于研發出火箭上使用的一種特種玻纖材料。多少年來,九鼎一直是這一特種材料的唯一穩定供貨商。“每次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我們都會收到這個紀念品。”顧清波指著會議室里陳列的“長征”系列火箭模型說,滿臉的自豪與驕傲。
兩年前,國內渦卷氈纖維布只能依靠進口,不僅定價權掌握在歐美企業手里,還不一定能買到產品。九鼎到國外搞調研、聘專家,組織攻關,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步法”連續氈生產技術,成為國內首家掌握該技術的企業,改變了歐美在高端玻璃纖維上對中國的壟斷的局面。
以科技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九鼎每年投入2000多萬用于科技研發,到目前,九鼎有7個產品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9個產品被評為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先后擁有100多個產品(技術)專利,形成了以玻纖拉絲、玻纖改性、織造技術、表面處理四大技術為核心、300多項專有技術組成的技術體系。依靠科技創新,不斷轉型升級,使這個曾經的鄉鎮企業一步一步攀登上行業的制高點。
“企業轉型升級永遠在路上。”曾經拒到政府任職、一心做企業的顧清波,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不僅要做中國第一,還要邁向世界第一,做這個行業中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