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起步,1980年后迅速發展。2007年,總產量實現世界第一。經過近60年的發展,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玻璃纖維產業大國。
雖然產量位居全球第一,但在生產技術、產品附加值、行業標準等方面,國內玻纖產業與國外存在較明顯差距,尚未達到玻璃纖維強國的水平。
“國內玻璃纖維產品的規格和檔次普遍不高,只是做到了產量大,實際技術含量有限。深加工制品研發不足,尤其是部分高端應用領域,仍依賴于國外進口,可以說是‘大而不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新材料在線。
據悉,浙江巨石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巨石”)、山東泰山玻璃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山玻纖”)和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被稱為中國玻纖行業的三巨頭,市場份額占到近七成。
“雖然三大巨頭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已大幅提升,但行業仍然存在打價格戰、不重視創新、偏向橫向發展等問題。”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工程公司總經理唐宇表示。
新材料在線多方了解到,我國玻纖行業“大而不強”等現象或將得到改變。“目前,中國中材集團與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兩大央企在集團層面完成整合,這兩個公司旗下的泰山玻纖與中國巨石業務重合度高,必定會有‘動作’,這意味著中國的玻纖行業將重新洗牌。”一位資深業內人士透露。
“大而不強”
“雖然占據我國玻纖行業近七成市場份額的三大巨頭都已將視野投向海外市場,部分產能輸出到了國際市場,但產能過剩的問題始終困擾著國內玻纖行業。”歐文斯科寧復合材料(北京)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說。
究其原因,上述業內人士認為,行業準入制度的不完善與行業技術標準低是最主要原因。雖然工信部在2012年修訂頒布了《玻璃纖維行業準入條件》,在企業布局、工藝裝備、能源消耗、環境保護等多方面提高了準入門檻,還新增了產品質量方面的準入要求,卻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小作坊’式的企業仍然普遍存在。”
在唐宇看來,我國玻纖行業“大而不強”的主要原因在于企業缺乏縱向創新意識。“引領者企業在一個市場取得突破后,其他企業就一哄而上,導致這個市場產能快速擴張,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價格大幅波動,并很快形成產能過剩。而對于潛在的應用市場,企業卻不愿意花太多的精力和資金進行研究開拓。”
從應用領域來講,玻璃纖維廣泛應用于電子電器、機械、工業及各類日常生活中。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產品經理于道軍說,國內玻纖企業在應用領域與國外企業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國外企業相對成熟一些。
根據Lucintel的統計,從1998年到2014年,風能復合材料的消耗量增長了大約20倍。風電葉片應用占比接近10%,長期增長空間大。
玻纖應用的新興領域主要是風電、汽車行業,但這些新興領域對制品企業要求高,很多企業在軟硬件上達不到標準,目前打開新興領域應用市場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巨頭企業,絕大部分企業仍然聚集在傳統領域中。
深加工制品研發不足
近20年來,中國玻纖行業經過跨越式的高速發展,在世界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也曾一度因片面追求初級產品產量的擴張,導致制品深加工發展嚴重滯后,產品及經營同質化,產品競爭力低下。
目前, 產品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已經成為玻纖行業發展的共識,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向玻纖制品深加工業。然而很多企業在轉產過程中,往往關注已經市場化的制品種類,照搬現有制品深加工生產線。
唐宇介紹說,玻纖行業深加工制品發展看似很熱鬧,卻進步不大。玻纖行業需要較大的科研投入,尤其在深加工過程中,由于應用研究積累不足,科研能力較弱,導致企業盲目生產,造成產品同質化嚴重、低端產品過剩以及低價惡性競爭。在高端新興領與方面,由于科研人才的缺乏,科研配套設施不完善,導致高端產品市場長期被國外企業占領。
據了解,國內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玻璃纖維深加工領域具有更高的利潤與發展前景。巨石、泰山、重慶三大池窯企業紛紛加大對制品深加工生產線的建設投入,江蘇九鼎、江蘇長海等專業制品生產企業已成功上市,四川玻纖、陜西華特、常州宏發、兗州創佳等企業也都在積極打造玻纖制品深加工生產基地。玻纖用高速劍桿織機、噴氣織機、多軸向織機等先進制品生產設備紛紛實現國產化,并在行業內獲得迅速推廣,織物涂覆處理技術成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研發新產品、拓展新應用、實現差異經營的核心。
行業或將重新洗牌
“今后,我國玻纖產業‘大而不強’的情況將會得到改善。在戰略方面,中國巨石和泰山玻纖進行整合的可能性很大。”上述業內人士對新材料在線透露,與南北車合并類似,兩大巨頭的兼并重組將帶來優勢資源的整合,實現優勢互補,避免無效競爭。
2016年,央企、國企重組整合案例風起云涌。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1月25日,中國中材集團與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告稱實施戰略重組,同年8月22日,國資委發布消息稱,國務院批準中國中材集團公司與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
公開資料顯示:泰山玻纖由中材集團旗下A股公司中材科技控股,中國巨石則是中國建材集團旗下A股公司。
“中材與中建材作為國內第一大和第二大建材集團,兩者在玻璃纖維業務板塊具有重合之處,即使泰山玻纖與中國巨石不重組,也必定會在業務方面做出調整。這意味著中國玻纖行業將重新洗牌。”唐宇說,通過業務重組可以有效減少惡性競爭,實現強強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