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聚氨酯材料生產大國,我國多種聚氨酯原料生產技術先進、產量領先。目前,汽車市場是重要的聚氨酯下游市場,其中,車用泡沫材料中的60%是聚氨酯。
在前不久召開的2017聚氨酯材料汽車應用大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表示,聚氨酯行業要抓住汽車輕量化、高端化、高舒適度、安全環保的發展趨勢,加強技術創新,助力我國汽車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用量增長前景看好
“我國新車產銷量連續多年全球第一,2017年更有望接近3000萬輛,快速發展的汽車市場對上游聚氨酯行業發展起到重要拉動作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陳士華說。
“隨著消費者對汽車內飾環保、檔次、功能等要求不斷提高,生態功能性聚氨酯產品將是車用材料的發展重點。”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秘書長呂國會表示,聚氨酯行業非常重視汽車這一與日趨增的市場,為此協會首次在我國汽車產業聚集地之一的重慶,召開聚氨酯材料汽車應用大會。
“汽車越高檔,聚氨酯用量越多。”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韓寶樂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國內普通汽車聚氨酯用量一般在20kg左右,國內高檔汽車或國外車型多在30kg左右。據了解,2016年,我國車用聚醚需求量為30.9萬噸,聚合MDI(注:多苯基多亞甲基多異氰酸酯的混合物)需求量10萬噸左右,較2015年增長約8%。2016年,軟泡下游需求為44.4萬噸,較上年有一定增長。IHS Markit公司的數據顯示,聚氨酯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汽車材料中占兩成左右,汽車內飾中聚氨酯用量則非常多。
未來,我國汽車業仍將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汽車內飾材料用聚氨酯的市場需求也將隨之拉動。傅向升表示,除在傳統汽車上應用外,聚氨酯企業還要瞄準汽車發展的新形勢,比如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的新需求。隨著車用聚氨酯材料技術、工藝的不斷提升、產能豐足且成本逐步下降,車用聚氨酯材料預計將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輕量化和消費升級是市場推力
對此,韓寶樂告訴記者:“車用聚氨酯材料進入中國相對較晚,它在國外市場的應用非常廣泛且趨于飽和。與其他材料相比,我國聚氨酯材料價格相對偏高,競爭力不強,一般車企都是不得不用時才會用。”
據中國重汽(香港)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李光耀介紹,聚氨酯一是在汽車內飾件上應用,主要用在儀表臺、座墊、座椅靠背、頭枕、車門、扶手、汽車頂棚、門內板和密封件等部位;二是在汽車功能件上應用(含外飾件及各種功能件),用于保險杠、方向盤、車身壁板、發動機罩、行李廂蓋、散熱器格柵、擋泥板、擾流板等;三是用于PU涂料、膠黏劑、密封膠等。
“需求帶來發展。”李光耀告訴記者,汽車產量越大,聚氨酯需求量越大。最為關鍵的是,輕量化、舒適安全、綠色環保將是促進聚氨酯材料在汽車上廣泛應用的強勁動力。他舉例,座墊、座椅靠背、頭枕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在汽車上用量最多的部位,也是與乘坐舒適性最相關的地方。發動機機罩襯墊及腳墊,如PU超纖仿鹿皮絨具有外觀豪華、質感柔軟、優雅光澤和耐用性好等優點,使汽車內飾件有了家居感覺,受到汽車企業青睞,成為高檔汽車不可缺少的環保內飾材料。“現在比較流行的做法是PVC(聚氯乙烯)皮革吸塑(或橡膠硫化)后與聚醚多元醇和異氰酸酯發泡填充制造。”他介紹道。
在輕量化的趨勢下,非金屬材料和復合金屬材料將得到廣泛應用,環保型膠黏劑的研發、生產會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聚氨酯膠粘劑在汽車上主要用于擋風玻璃、車燈、濾芯、內飾頂棚等方面。水溶型、無溶劑型和熱熔型膠黏劑將具有不錯的發展前景。”上海金湯塑膠科技有限公司詹中賢對記者說,目前我國汽車工業對各種類型的膠粘劑和密封膠的年總需求量約為十幾萬噸,其中聚氨酯膠粘劑用量十分可觀。
未來產品將聚焦六大方向
未來,車用聚氨酯產品將聚焦六大方向。李光耀認為,一是多種材料功能復合逐漸成為汽車非金屬零件性能提升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如TPU(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與PP(聚丙烯)、PVC、PC(聚碳酸酯)、PA(聚酰胺)等,TPU與橡膠等構成性價比優良的復合材料,可在汽車工業中發揮重大作用;二是聚氨酯泡沫和制品發展逐漸向輕量化、多硬度、低氣味、低霧度、耐老化、存放穩定性及更加環保的方向發展;三是材料配方、成型工藝需進一步優化,以符合國家法規及標準的要求;四是材料界面相容、反應放熱、固化速度以及穩定性值得關注;五是材料生產廠家有待與車企統一試驗評價方法和標準,并催生相應的市場需求;六是隨著聚氨酯行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態功能型聚氨酯產品的需求量會有較大增長幅度,特別是超細纖維PU革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
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制定的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建議明確提出,未來聚氨酯產業發展最明顯的趨勢是產業化、基地化,加快一體化進程,拉長產業鏈條,參加國際競爭,并建設若干個臨港聚氨酯產業基地。呂國會在會上表示,車用聚氨酯材料行業應順應這一趨勢,發揮產業鏈優勢,實現集聚發展。
汽車行業已高舉“輕量化”大旗,越來越多的非金屬材料替代金屬制品,聚氨酯成為其中的“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