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化工產業出現整體反彈,各大化工公司的銷售額、產品銷量均出現上漲,帶動業績回暖成為現實。
2017上半年里,由于全球化工原料的價格飆升,巨頭都紛紛實現了自身業務的增長,而且匯率的變化對于不少企業的銷售增長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第一財經記者從巴斯夫方面獲悉,公司預期銷售額、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和息稅前收益都將顯著高于去年水平,收益表現遠超出分析師預期。
其中巴斯夫全年銷售額達到645億歐元,相較于2016年的576億歐元大漲12%,其中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預計將達到83億歐元,同比上升32% (2016年:63億歐元)。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巴斯夫年同比收益增長主要得益于化學品業務領域收益的強勁走勢:單體、石油化學品和中間體業務部的高銷量和高利潤是主要因素。石油與天然氣及其他業務領域收益的大幅提高也助推了巴斯夫集團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的顯著增長。
不過并非所有業務板塊都取得亮眼表現,其中特性產品、功能性材料與解決方案業務領域的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就低于2016年水平,巴斯夫將收益表現不佳歸因于提高銷售價格并不能完全彌補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以及新裝置啟動帶來的固定成本上升。由于第四季度收益大增,農業解決方案業務領域的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和去年水平基本持平。
2017年全年,巴斯夫集團息稅前收益預期增長36%,達到85億歐元(2016年:63億歐元)。凈利潤預期較2016年增長50%,約為61億歐元(2016年:41億歐元)。由于美國企業所得稅率從35%下調至21%,2017第四季度一次性非現金遞延所得稅收入約為4億歐元。
在2017年,巴斯夫在業務板塊多元化方面正在不斷進行嘗試。德國當地時間去年10月13日,巴斯夫宣布簽署協議收購拜耳種子和非選擇性除草劑業務的重要部分。在此次收購完成之前,巴斯夫是唯一一家目前沒有種子業務的農化巨頭。從巴斯夫角度來看,此次收購將成為巴斯夫作物保護業務的戰略補充。
另一個脫胎于化工巨頭拜耳的材料制造商科思創也延續2017年上半年的積極勢頭,在 2017 年第三季度創造了公司歷史上最為強勁的一個季度。凈收入較去年第三季度上漲89.6%至 4.91 億歐元。
正如陶氏化學董事長兼CEO利偉誠(Andrew Liveris)所表示的,全球經濟逐漸活躍,制造業、投資和貿易都展現了顯著的優勢。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家公司后,許多公司也認同上述觀點——化工品的下游業務如汽車、基礎設施、消費者護理、電子和農業等正全線回升。
隨著巴斯夫宣布了一系列在中國的新一輪投資。目前,一座總投資額達到1.4億歐元的新的世界級汽車涂料生產裝置在位于漕涇的上?;瘜W工業區竣工投產。而其世界級化工催化劑生產裝置也已經在上海正式落成,第一財經記者從巴斯夫方面獲悉,這也是巴斯夫在亞太區的首套化工催化劑生產裝置。
看好中國市場是巴斯夫一以貫之的戰略。巴斯夫亞太區及中國區總裁柯迪文博士( Dr. Stephan Kothrade )在稍早前的專訪中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巴斯夫已經將生產網絡拓展到中國西部地區至新疆庫爾勒,并逐步提升重慶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生產基地、以及與中國石化共同建設的廣東茂名異壬醇(INA)生產基地的產能利用率。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科思創中國區總裁盛秉勇(Bjoern Skogum)表示,中國市場已經成為科思創業績增長的引擎。科思創不斷加大在華投資。截至目前,科思創在上海奉賢區總價值高達31億歐元的工廠已基本建成,即將開始下一步的創新研發與市場推廣應用??扑紕摬粌H將集團三大業務中的聚碳酸酯全球總部移師上海,還將亞太區研發中心設在上海。盛秉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未來科思創仍將加大在漕涇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