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安徽代表團在北京成立,并舉行全體會議,從安徽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獲悉,以安徽代表團的名義向本次人代會提交的建議共18條。這些建議具有貫徹五大發展行動計劃、落實省重大發展戰略、兼顧即期發展和長遠發展、既說“普通話”又說“安徽話”等重要特性。其中,創新發展方面5條,協調發展方面4條,綠色發展方面2條,開放發展方面1條,共享發展方面6條。如:關于設立國家級合肥濱湖新區(濱湖科學城)的建議;關于支持安徽省設立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議等總共18條建議。

安徽省汽車產業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安徽省實現制造強省戰略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抓手。如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安徽省依托江淮、奇瑞、長安、安凱等主要整車企業,合肥國軒、安徽華霆、上海電驅動、蘇州力神電池、蕪湖天弋、巨一自動化、陽光電源、埃泰克等關鍵零部件企業,已建成國家電動客車整車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價值鏈體系,相對領先的技術創新體系,良好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生態。

為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優勢,安徽省將以江淮大眾研發中心和江淮蔚來項目為抓手,橫向依托江淮、奇瑞、長安、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電科三十八所、中科大、上海交大、華中科大、合工大等產學研資源,縱向整合國軒、華霆、巨一、科大訊飛等優質零部件企業資源,組建新能源汽車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其中,將圍繞“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三大方向,構建以純電動,輕量化和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平臺,并堅持平臺基礎上的迭代開發重點突破整車集成技術、智能網聯技術、動力電池技術、電驅動技術、電控技術、輕量化技術,研發新一代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商用車、新能源客車,形成技術持續供給能力,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為此,安徽代表團建議國家支持安徽立足中部、面向行業、輻射全國、圍繞突破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依托江淮汽車等企業,設立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打造世界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高地。

安徽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具有先發優勢。 電動知家了解到,早在“十五”初期,江淮、奇瑞就開始著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技術路徑探索,是國內最早開發新能源汽車的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技術與產業化發展及試點示范運營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安徽省會合肥是全國首批“十城千輛工程”(全稱為“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城市。2017年8月,安徽省印發《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和推廣應用若干政策》,全面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和推廣應用,單個項目補助金額高達3000萬元。2018年2 月 23 日,安徽省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 " 正式落戶江淮汽車。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對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搶占新一輪產業革命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對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等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5月,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中國)合資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成為國內首個新能源汽車合資項目。
2018年3月1日,首個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創新中心是科技部推動建設的第二家、也是汽車行業首家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據介紹,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首批聯合共建方包括北汽集團、吉利、比亞迪、百度、清華大學、中科院電工所等21家企業和科研機構,涵蓋整車制造、電池生產、互聯網等各個領域。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將堅持企業主導、行業參與、政府支持和開放共享的基本思路,積極引導和鼓勵產業上下游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共建。創新中心的建成,將會在科技規劃、項目安排、平臺建設、人才培養、政策試點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