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思創前任首席財務官Patrick Thomas已經正式向繼任的Thomas Toepfer交接工作。Toepfer于今年4月份接任首席財務官一職。
界級的MDI項目世
科思創目前正專注于消除瓶頸的項目,以提高產能,Toepfer將其稱為“明智的資本支出”。不過,Thomas指出,公司希望在某個階段增加MDI的擴張。
“我們已很久沒有宣布任何消息了。在某個階段,我們將不得不擴大MDI的產能,但我們還沒有決定在什么地方它會是什么樣子。如果今年做出決定,投產最早將在2025年。”
看看科思創的工廠改造計劃:2018年年底,科思創將完成其把德國北部布倫斯比特爾的TDI裝置改造為MDI裝置的計劃。該TDI裝置的年產能達20萬噸。在西班牙的塔拉戈納省,該公司計劃使用自己開發的氯氣生產技術為一家MDI工廠(其產能正在從每年11萬噸提高到16萬噸)提供原料。新技術相比傳統技術可節省33%的能源。
針對該項目的最終投資決定已經做出,并擬定了項目時間表。其中,工廠改造的時間為2到3年,包括獲得所有審批在內的氯氣生產準備工作為3年。Thomas表示,該公司對現有的TDI產能感到滿意。與此同時,公司還在擴大資本密集度相對較低的CAS業務,包括擴建多瑪根的分散劑廠。在中國,公司已擴大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的產能。
中國的聚碳酸酯產能正在增長。當工廠投產后,未來三年里,產能將從目前的40萬噸/年增長至60萬噸/年。
Thomas補充道:“從生產情況來看,我們在全球各地都有完善的生產基地布局。比如,我們在印度有4到5個生產基地。盡管印度的經濟增長非常快,但市場還不夠大,不足以支持建設世界級的大型工廠。未來7至8年里,我認為我們工作的重點是獲得更多的棕地,從而擴建我們現有的工廠。”
MDI脫銷
Thomas表示,科思創的MDI工廠開足馬力,生產負荷達到或超過了92%。目前市場供應緊張,需要更多產能才能保持平衡。“薩達拉的裝置已經投產。很多消息稱將有新裝置投產,但是沒有一個會在4到5年內投產。每年,我們需要一個世界級的大型工廠來滿足基本需求的增長。”
他說,過去6個月的需求增長高于所有人的預期,而且出現了供應短缺。
“但MDI的供應商更多,因此與TDI相比,MDI市場的波動性更小,更加平衡。我認為,MDI全年的平均利潤率將與去年幾乎相同。”
他說,由于市場供應緊張,又沒有多少存貨,大量不可抗力聲明的發布導致工廠不得不高負荷運行。
數字化——顛覆性技術
多年來,化工行業一直在采用數字化,努力實現預測性維護、自動化生產和獲取在線生產數據。Toepfer說,數字化的下一波浪潮是開展數字營銷和尋找新的數字渠道。
科思創的目標是,通過新型數字渠道創造10億歐元的營收。今年4月,科思創與阿里巴巴簽署協議,將其電商網站作為公司產品的新型營銷渠道。
“針對這些平臺,我們組建了專門的團隊,也撥出了相當可觀的預算,同時開發了新的市場渠道。我們將與其他合作伙伴合作,為我們的特定產品開發市場。這些伙伴不一定包括直接競爭對手,但歷史告訴我們,與對手組建產品和服務聯盟是更好的做法。”
在被問及針對小客戶開展直銷是否會與分銷渠道產生沖突時,Thomas表示:“多年來,中國分銷商的業務一直在流失。當我們開始在中國銷售涂料時,所有產品都是通過分銷商來銷售的,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客戶是誰。但慢慢地,我們開發了直銷渠道,因此我們非常熟悉如何從分銷渠道轉向直銷渠道。
他指出,由于阿里巴巴等新興渠道的逐漸強大,電子元器件等其他行業已經從分銷轉向直銷。
“在剛進入很多市場時,由于語言和對當地情況的了解等優勢,分銷商在開始時會掌控市場。但阿里巴巴已經展示了情況將可能如何變化。這是一個合乎邏輯的過程——這不是要顛覆分銷商,而是要找到一個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