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四川玻纖集團玄武巖連續纖維池窯中試項目在德陽市羅江區正式點火。項目點火運行成功后,將成為國內第一家采用池窯方式生產玄武巖纖維的企業,該技術全國領先、世界一流水平,應用領域廣泛,市場前景廣闊,具有無可限量的發展空間。

德陽市委副書記、代理市長何禮,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四川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葉光斗等省、市相關負責同志出席點火儀式。
玄武巖連續纖維(以下簡稱,玄武巖纖維)是我國繼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之后又一高技術纖維,是最有可能率先在全球做強做大的新材料。玄武巖纖維是以天然的火山噴出巖為原料,在1450℃~1500℃熔融后,經鉑銠合金漏板高速拉絲而形成的連續纖維,是唯一的一種非人工合成的純天然的材料,被國家視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被四川列為四大高端新型成長型產業之一。具有熱傳導系數低、水泥相容性好、介電系數高、吸音系數高、耐溫性佳(-269~700℃)、抗氧化、抗輻射、過濾性好、抗壓縮強度和剪切強度高等特點。廣泛運用于國防軍工、交通運輸、建筑施工、車船制造、石油化工、環保裝備、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各個領域。

項目由四川省玻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玻纖”)自主研發,自主投資建設。據悉,該公司根植羅江50余年,是省屬國有企業富潤公司的下屬企業,是中國無機非金屬材料重要的設計、研發、制造專業供應商,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全國建材行業先進企業”,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三體系”認證企業。企業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四川省企業技術中心”。公司產品廣泛地應用于電子、電器、環保、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高新技術領域。公司總資產達12億元,員工近2200人,2017年銷售收入達6億元,能年產無堿玻璃纖維細紗5萬噸和電子級玻璃纖維布1億米。2007年以來,公司開始著手玄武巖纖維研發生產,針對當下玄武巖纖維生產制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借鑒了國際國內玄武巖纖維生產現有的技術和經驗,充分發揮50年來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發制造領域的技術積淀,攻克了目前玄武巖纖維生產中數十個技術難題。公司已研發出一整套池窯生產玄武巖連續纖維的生產工藝,目前已經申報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企業專有技術11項,后續專利仍在持續申報。

據了解,目前,全國玄武巖纖維產能不足3萬噸,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此次,四川玻纖集團投資建設的玄武巖池窯中試項目位于德陽市國家高新區羅江園區,項目總投資9000萬元,建成一座電氣混合純氧燃燒的單元試驗池窯,有24塊鉑銠合金加強型大漏板,年生產玄武巖纖維8000噸。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當前玄武巖產能不足的現狀,為下游的玄武巖應用企業提供原料保障,是玄武巖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的開始。

羅江區緊緊圍繞現有產業基礎,大力發展以新材料為主,電子信息為輔的“一主一輔”主導產業。在新材料產業領域,培育了迪弗電工、中航管業、中物紅宇等一批玄武巖運用企業。下一步,德陽羅江區計劃在2020年前,將四川玻纖建成全國最大的玄武巖纖維生產企業,年產玄武巖纖維絲達8000噸以上,全區玄武巖纖維應用企業達7家以上,產值突破20億元;到2022年,年產玄武巖纖維絲20000噸以上,羅江區建成全球有影響力的玄武巖生產基地,玄武巖纖維運用企業達到20家以上,產值突破50億元。同時,將以四川玻纖整體搬入園區和傳統小玻纖轉型升級整體遷入園區為契機,建設德陽市羅江區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園,吸引一大批從事新材料特別是玄武巖領域的企業入駐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園,將羅江打造成全國最大、世界一流的玄武巖連續纖維生產基地。據悉,目前,羅江區境內已聚集了眾多玄武巖運用的企業,玄武巖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

此外,德陽市羅江區擁有23家玻纖生產企業,其中規上企業5家,從業人員3500余人,其中技術人員700余人。玄武巖纖維與玻纖生產工藝相近,羅江豐富、成熟的玻纖生產經驗,以及大量高素質的研發人員,為玄武巖纖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下一步,羅江區將把玄武巖纖維產業作為軍民融合的突破口,作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來培育,在招商引資、項目支持、金融配套、要素保障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全力打造玄武巖纖維低成本生產模式、玄武巖纖維新型建筑型材生產及推廣運用、玄武巖纖維樹脂基復合材料生產及推廣應用、玄武巖纖維軍工領域應用、玄武巖纖維運載工具輕量化應用五大示范工程,推動玄武巖制品快速推廣,促進羅江產業發展、經濟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