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羞羞在线观看_国产一国产精品一级毛片_色诱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_欧美重口另类videos人妖

泰山玻璃纖維
浙江大匯-承載膜
沃達重工 液壓機 華征新材料 天騏機械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江蘇省碳纖維產業情況調查報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5-15  來源:江蘇復合材料學會  瀏覽次數:309
核心提示: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發聚丙烯腈基碳纖維,最早從事碳纖維研發的機構主要為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化學研
       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發聚丙烯腈基碳纖維,最早從事碳纖維研發的機構主要為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化學研究所(北京)。五十多年來我國碳纖維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但發展速度相比發達國家仍然進展緩慢。近十五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國內碳纖維產業取得了重大突破,碳纖維及應用領域的技術水平和產業化程度出現了加速發展的勢頭,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新階段,在國內初步形成了以江蘇、山東和吉林等地為主的碳纖維產業聚集地。
 
地理區域:江蘇省(以南京市為中心輻射蘇南和蘇北)
QQ圖片20190515095919
江蘇省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規模
 
江蘇省碳纖維供應量大:2016年,中國24家具有工程化產能企業理論總量為25000噸,其中江蘇的中復神鷹6200噸、江蘇恒神5000噸,占據前兩名。江蘇總產能占全國比例超過60%,其他較有影響力碳纖維生產企業還有常州中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江蘇航科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見產業地圖)。
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市場需求量大,產業配套密集完善。目前國內碳纖維在航空航天、體育休閑和工業應用三大領域的用量比例是5%、60%和35%。未來隨著我國基礎工業的進一步發展,碳纖維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比例將得到提高,預計2020年,國內碳纖維在航空航天、體育休閑和工業應用三大領域的用量比例為6%、44%和50%,需求結構向國外靠攏。
碳纖維需求量:2017年,中國碳纖維需求21500噸,其中江蘇是3800噸,占比17.7%,金額約8400萬美元,次于廣東省(體育休閑用量很大),省份里排第二。江蘇省鹽城市在需求城市里排第三,是1369噸,主要是風電應用的增加導致。2020年,預計中國碳纖維需求量達到 27000噸,江蘇占比預計超25%,達6750噸。
 
江蘇省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情況

1、江蘇省產業概況
江蘇作為我國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發展的重要基地,是高性能碳纖維產業發展大省。在國內具有優勢地位,并逐漸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全國40多家碳纖維生產企業中江蘇總產能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在過去的十余年取得了顯著進展,5家單位先后建立起不同規模的碳纖維制備生產線,形成了原絲與碳纖維制備較完整的產業鏈,具備了從十噸級到千噸級的生產能力,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碳纖維制備、中間制品生產、復合材料成型開發的產業鏈結構,擁有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龍頭企業。
江蘇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新材料尤其是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產業創新體系的建設步伐,成立了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研究所;按照《中國制造2025》部署要求,結合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要求,2016年9月,江蘇省經信委批復了《江蘇省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創新中心》的培育建設方案,中材科技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作為牽頭單位,集中優勢資源突破關鍵共性技術。
 
2、江蘇省產業區域優勢(包括自然資源和社會環境等優勢)

江蘇省位于長三角地區,工業基礎雄厚、交通物流便利、產業配套齊全,是我國新材料產業基地數量最多的地區。發展潛力強、發展前景好。具有獨特的江海河聯運體系,完善的鐵公水立體交通格局,境內有滬寧、沿江、寧杭、沈海等高速,本科院校77所,文化底蘊深厚,基礎設施綜合水平良好。可圍繞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一批集聚區,目前已形成了包括航空航天、新能源、電子信息、新興化工等領域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1)江蘇是經濟強省,科技強省,制造強省,也是紡織大省,具有經濟優勢、科
技優勢和人才優勢。江蘇省政府十分重視新材料尤其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的發展和規劃。
(2)江蘇碳纖維產業擁有從研發、生產、應用到檢測評價的完備產業鏈。江蘇擁有產業最多的國內骨干單位,既有航空航天高端復合材料應用,同時形成了一批在汽車制造業、風電葉片、復合電纜、碳纖維編織機械等領域極具發展潛力的骨干企業,如中復神鷹、江蘇恒神、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全國碳纖維標準化委員會(籌)、江蘇省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創新中心、數值模擬設計中心)、航天晨光集團、金城集團、中國中車、長安福特、上汽儀征、中材葉片、中復連眾、中復碳芯、宏發縱橫、神鷹碳塑、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等。
(3)在碳纖維下游重大需求中,江蘇總體制造業規模居全國第一。江蘇省很多城市都將發展碳纖維等高科技纖維列入當地發展規劃,在南京市、常州市、無錫市等,大大小小的碳纖維中游企業超過100家,基本實現碳纖維中下游產業化發展。
(4)為推進戰略性新材料的發展,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完善制造業創新體系 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旨在形成以制造業創新中心為核心節點的制造業創新體系,推動我國制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指導意見提出主要目標,國家制造業創新平臺包括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按照《中國制造2025》和《指南》總體部署和要求,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明確的15個重點領域,分期分批建設創新中心。碳纖維戰略新材料作為首批5個重點領域之一。

3、江蘇省產業相關科研院所
(1)中材科技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
該院是我國特種纖維和立體織物的發源地,是國內目前唯一的高性能纖維編織預成型體研究開發、設計及制造的綜合性研制單位,積極承擔特種纖維及碳纖維制品、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科研、試制與批產任務,產品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兵器、艦船及核工業等軍工領域,經過三十多年的自主研發,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多項研究成果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研制和制造的產品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中配套型號裝備達23種,分布在防空反導、海上攻防和戰略打擊模塊的8個地面裝備方隊及預警指揮、海上巡邏、直升機等8個空中梯隊,充分展示了我國高性能復合材料的世界領先水平。同時南玻院生產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已經在高鐵上得到了應用,并正進一步開發新的應用領域。從事碳纖維浸潤劑的開發及生產業務,研制樹脂基碳纖維復合材料。2012-2015年期間承擔碳纖維材料相關項目14項,其他高性能纖維項目24項。目前與國內專業的商用航空發動機研究單位開展的編織復合材料風扇葉片研制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作為國防核心配套單位,為型號的研制和批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
下屬國家玻璃纖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承擔了全國碳纖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建,組織碳纖維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標準審查及宣貫,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標準的審議。接受社會委托、幫忙制定企業、協會、聯盟等團體標準,接受信息咨詢,提供行業信息服務、人員培訓等技術服務。
2016年獲批“江蘇省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建材行業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創新中心”,陸續建立“江蘇省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檢測服務平臺”、“航空發動機復合材料預制體”和“數值模擬”創新團隊,積極吸納碳纖維行業上下游企業,共同致力于碳纖維產業鏈的打通,推動行業的創新發展和技術進步。
(2)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先后成立了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界面化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南京大學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中心,在高分子復合材料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論研究和應用開發基礎。
(3)東南大學
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材料科學與工程”是國家特色專業、江蘇省重點專業,“新材料及其應用”為江蘇省優勢學科,“材料學”為江蘇省重點學科,具有通過國家級計量認證的“東南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具備完善的復合材料研究設備和開發實力。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航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為江蘇省重點專業,建有復合材料研究所、復合材料工程自動化技術研究中心和福特-南航材料分析與試驗中心,在復合材料領域具有資深的科研基礎和技術實力。
(5)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于2002年被評為江蘇省唯一的材料學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是江蘇省重點一級學科。依托材料評價與設計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對先進復合材料展開了深厚的研究。
(6)南京工業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功能復合新材料研究基地、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等,建有現代分析中心、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復合材料研究所、新材料制備中心等科研機構,在復合材料及新材料領域研究深厚,成果斐然。
 
4、江蘇省重點碳纖維生產企業(包括各企業重點產品)

(1)江蘇恒神股份有限公司
恒神公司是一家集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設計、研發、生產、銷售、技術應用服務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行業內國內唯一一家擁有自原絲、碳纖維、上漿劑、織物、樹脂、預浸料到復合材料制品的全產業鏈企業,是目前國內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規模最大的研發和生產基地,年產碳纖維5000噸、年產多種規格的織物和預浸料1500萬平方米、年產增強增韌樹脂1200噸以及復合材料制品5000噸。恒神先后建立了江蘇省PAN基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工程中心、國家級復合材料企業博士后工作站、科技部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技術創新基地。2016年,恒神碳纖維實現銷售收入1.95億元。該公司將成為第一個進入國外大型民用飛機生產商碳纖維預浸料供應鏈的中國碳纖維企業,同時與世界第三大民用飛機生產商龐巴迪公司就碳纖維預浸料的供應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2)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
神鷹公司致力于為全世界提供包括碳纖維原絲研發、碳纖維生產、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品研發一體化解決方案。掌握了T300級、T700級千噸級技術和T800級、M30級百噸級技術,在關鍵技術、核心裝備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現有碳纖維原絲產能13000噸,碳纖維產能6200噸,是國內第一家實現千噸級纖維產業化生產的企業,是國內第一家研發出干噴濕紡技術制備高性能碳纖維的企業,“干噴濕紡千噸級高強/百噸級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公司自主研發建成了全套高性能碳纖維原絲和碳化生產線,掌握了超大容量聚合、干噴濕紡、均質預氧化碳化等核心技術工藝和關鍵設備制造,并能批量規模化穩定生產SYT45、SYT49、SYT55級高性能碳纖維。公司關鍵設備自主研發,包括濕紡和干噴濕紡紡絲設備、高壓蒸汽設備、低溫碳化設備和表面處理設備,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中復神鷹建有高性能纖維檢測中心和新產品研發中心,擁有比較完善的纖維檢測評價標準,參與了國內碳纖維及原絲產品的國家標準的制定。自公司成立以來,累計銷量碳纖維近萬噸,占國產碳纖維市場銷量的50%以上,2016年銷售收入2億,產量2000噸。
(3)中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中簡公司是以高性能碳纖維研發、制造、深加工及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公司已承擔科技部“十一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高性能纖維重點項目。建成了年產300噸(12K)聚丙烯腈碳纖維工程化生產線,填補了國內高端碳纖維產品領域的空白。中簡科技碳纖維產品涵蓋軍民兩用的T700級、T800級碳纖維。T700/T800擁有T700級碳纖維千噸級項目在建,工程化生產設備98%以上為自主研發設計和國內制造。公司T700級碳纖維質量良好,技術接近日本東麗產品,已成為國內航空航天領域唯一供應商。
(4)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揚州碳纖維工程技術中心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揚州碳纖維工程技術中心于2007年11月完成碳纖維工程化生產線建設,2008年7月起,建成原絲工程化生產線,項目全部國產化,總投資11000萬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生產技術以自我研發為主導。公司主要向軍方提供戰略武器碳纖維,主打產品為T300,現有規模為30噸碳化線,年產能力為40噸原絲,產品技術參數與日本東麗基本一致。
(5)江蘇航科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航科公司主要從事于系列高性能碳纖維及其特種復合材料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主要產品為T700、T800、M50J、M55J、M60J等高性能碳纖維及以金屬基為代表的復合材料,產品檔次在碳纖維行業屬于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公司計劃總投資30億元以上,目前已投入2.9億元,建成了國內首條十噸級(年產25噸)T800碳纖維生產線,成功實現T800碳纖維的產業化示范。公司是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及民營科技企業,先后榮獲首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國家重點新產品、省高新技術產品等榮譽稱號。擁有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復合材料技術中心和鎮江市高強高模碳纖維研究中心。
 
5、江蘇省碳纖維及復合材料設計、檢測、評價機構

國家玻璃纖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坐落在南京,隸屬于中材科技南玻院,質檢中心主要從事于碳纖維及復合材料領域的檢測、標準化與技術服務等。國家玻璃纖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全國玻璃纖維標準技術委員會多年來承擔了碳纖維檢測計算書、評價方法和標準化方面的大量工作,并積極參與碳纖維國際標準的制定和驗證等工作。具體工作內容如下:
(1)主持制定碳纖維國家標準,規劃我國碳纖維標準體系
從成立之初研究碳纖維檢測技術,先后主持制定了碳纖維線密度的測定、碳纖維紗捻度的測定、硬挺度的測定、碳布厚度的測定、碳布經緯密度的測定、碳布寬度和長度的測定等10個國家標準。對標準規范進行了翻譯和認真細致地比較歸納和試驗驗證,在此基礎上集合我國情況開展了我國碳纖維標準體系的研究與認證,得到了碳纖維行業專家的初步認可。
(2)承擔關鍵技術標準的科研研究,組織碳纖維測試技術交流
承擔了質檢公益性科研項目“新型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關鍵技術標準研制”中“碳纖維規范、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性能試驗系列標準”項目的研究工作,為我國碳纖維標準化體系的建設做好了基礎工作。完成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海上風電機組葉片用碳纖維測試技術研究”項目。通過對碳纖維關鍵性能指標研究,建立碳纖維制樣技術和制備。2012年和2013年分別組織了兩次全國碳纖維測試技術交流和循環比對試驗。
(3)籌建全國碳纖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代表中國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
獲批全國碳纖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積極協調碳纖維生產、科研、應用、檢測等相關部門,圍繞碳纖維的民用市場需求,系統開展碳纖維標準化發展戰略研究,制訂標準體系規劃。2014年6月我院與中國標準出版社共同編輯出版《玻璃纖維碳纖維標準匯編》一書。在國際標準化活動中,參與了ISO13931/DIS《碳纖維——體積電阻的測定》和CD30012《碳纖維——磨碎碳纖維增強塑料尺寸和形狀的測定》的兩個工作組;參加了兩項國際標準的循環比對試驗,成為該國際組織全球碳纖維標準循環比對的三家試驗實驗室之一。
目前建成“江蘇省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檢測服務平臺”,創建的“數值模擬中心”團隊以應用基礎型研究為重點,以關鍵工藝技術優化及核心裝備水平提升為主要目標,打造數字化仿真服務平臺,推動相關技術創新發展。
 
四、江蘇省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存在的問題

雖然江蘇碳纖維產業發展走在全國最前列,但是全國碳纖維產業所面臨的發展難題在江蘇省企業中都能看見。存在關鍵技術落后、市場定位不當、產業發展模式落后、行業標準質量評價體系尚未建立等問題。相對高速發展的國民經濟與國防建設,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設計能力和應用技術開發仍相對薄弱,產能釋放率低、產品成本居高不下、產品制備與應用脫節等,制約著江蘇省碳纖維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關鍵技術有待突破
行業對前瞻性的碳纖維材料探索不夠,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國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關鍵技術整體仍處于有待全面突破的階段。
(1)原輔料的研發
當前,國內還沒有專門的碳纖維油劑和上漿劑的研究機構,對油劑和上漿劑的理論和應用研究較少。碳纖維原絲油劑多是在傳統化纖油劑的基礎上改良而來的。而碳纖維上漿劑是在涂料、樹脂乳液等基礎上,通過復配、改性得來的,只停留在傳統的環氧基樹脂上漿劑上。因此急需開展與各型號碳纖維相匹配的油劑和上漿劑等配套材料體系的研發。
(2)碳纖維原絲制備技術
當前,國內碳纖維原絲生產工藝單一,普遍采用的是DMSO – 一步法 – 濕法紡絲工藝路線,其他原絲技術發展相對滯后,造成產品的同質化,產品優缺點相同,不能形成互補效應,導致我國碳纖維企業之間封閉競爭嚴重。對比日本三大碳纖維企業,企業技術路線各不相同,產品差異化明顯,例如東麗集團采用二甲基亞砜技術路線,三菱麗陽采用二甲基甲酰胺技術路線,東邦公司采用氯化鋅技術路線。
(3)碳纖維制備技術
一方面,當前碳纖維產品品種單一,國內只有T300級產品和少量的T700級產品,在高強中模和高模石墨纖維方面還只是停留在試驗和試生產階段,還沒有成熟的產品面世。產品性能穩定性差,只能應用在體育用品和低端的建筑加固市場,無法滿足高端領域的需要,導致航空、航天、一般工業等領域多采用進口碳纖維。
另一方面,碳纖維制備技術中,預氧化工藝所占成本比例約為15%~20%,碳化和石墨化工藝所占成本比例約為25%~30%,因此開發出新的高效預氧化技術和碳化、石墨化技術,以提高碳纖維質量穩定性和降低成本也極為迫切。
2、應用市場定位亟待調整
行業多數碳纖維企業產品定位面向航天軍工應用,產品市場銷量依賴軍工,下游應用開發不足。但是軍工和航空航天市場對碳纖維需求占比只有18%,再加上碳纖維技術水平受限和航天軍工應用市場規模有限,導致碳纖維銷量有限。而汽車工業、風力發電等工業領域對碳纖維的需求則超過了50%,其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才剛起步,產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因此急需調整碳纖維產品市場定位。
3、產業發展模式亟待調整
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國采取經濟補貼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但巨額經濟補貼降低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的利潤要求,促使企業盲目擴大產能,尋求市場占有率,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普遍,擾亂了行業的正常秩序。近年來,同質化競爭嚴重,企業開工率嚴重不足。
產業集中度低。日本碳纖維企業僅東麗、東邦和三菱麗陽三家,美國僅赫氏和氰特兩家企業,而我國碳纖維企業在40家左右。產業集中度低,缺乏競爭力,無法與國際碳纖維企業巨頭相抗衡。
4、行業標準質量評價體系尚未建立
現階段碳纖維的質量鑒定標準評價體系不健全,對產品缺陷的檢測及評估標準缺乏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不利于改進設計、完善工藝。復合材料體系數據系統規劃不完整,適用性差,尚未形成系統的材料和工藝規范體系。
此外,目前碳纖維標準化也存在的諸多問題。例如:碳纖維的性能評價方法差異較大;碳纖維標準對生產企業的作用有限,因為訂貨時客戶都是按自己的要求量身訂造;同樣規格代號的產品性能差別很大,用戶不得不用自立方法等。
因此,亟待建立符合我國碳纖維技術、產業化制備技術、應用技術與碳纖維質量的標準評價體系,以形成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碳纖維產業體系。未來在碳纖維標準體系建設方面,要推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建設,建設碳纖維認證技術服務平臺,建立碳纖維產品數據庫,并力爭制定碳纖維國家標準。
 
五、“十三五”期間發展重點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材料工業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新材料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指出了高性能復合材料作為六大重點領域之一。并且在高性能復合材料領域中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碳纖維等高性能增強纖維,開發新型超大規格、特殊結構材料的一體化制備工藝,發展風電葉片、建筑工程、高壓容器、復合導線及桿塔等專用材料,加快在航空航天、新能源、高速列車、海洋工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和防災減災等領域的應用。
碳纖維作為高性能增強纖維發展重點,要加強高強、高強中模、高模和高強高模系列品種攻關,實現千噸級裝置穩定運轉,重點突破聚合、紡絲、預氧化、碳化等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等,提高產業化水平,擴大產品應用范圍。《新材料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還明確指出了對碳纖維低成本化與高端創新示范工程的發展目標,主要內容為:組織開發聚丙烯腈基(PAN)碳纖維的原絲產業化生產技術,突破預氧化爐、高低溫碳化爐、恒張力收絲機、高溫石墨化爐等關鍵裝備制約,開發專用紡絲油劑和碳纖維上漿劑。開展大功率風機葉片、建筑工程、交通運輸等碳纖維復合材料應用示范。
規劃還對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等新材料的技術標準規范也提出了要求。主要內容是: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立足自主技術,健全新材料標準體系、技術規范、檢測方法和認證機制。加快制定新材料產品標準,鼓勵產學研用聯合開發重要技術標準,積極參與新材料國際標準制定,加快國外先進標準向國內標準的轉化。加強新材料品牌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建立重要新材料專利聯盟。加快建立新材料檢測認證平臺,加強產品質量監督,建立新材料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機制。
《江蘇省十三五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規劃》在重點領域中也同樣突出了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的發展,并明確指出要重點發展T800、T1000和M55J等級別的高性能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突破高性能纖維/樹脂復合材料的高效低成本成型技術、高效自動化成型技術、低溫固化及新型固化成型技術等關鍵技術。
基于此需要對以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應用為牽引,研究、突破產業關鍵和共性難題,研究建立碳纖維及其織物制備平臺、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備平臺、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結構性能評價表征平臺,擴大應用。
(1)開展大絲束及高性能碳纖維制造技術研究,進行碳纖維制備(原絲、預氧化、碳化和石墨化)、表面處理(紡絲油劑、上漿劑)等工程化技術研發,實現規模化穩定生產,降低成本。
(2)加強在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航天航空等領域應用技術研究,開展碳纖維仿形針刺織物技術、航空用編織預制體設計及成型技術、碳纖維預浸料及復合材料制備等技術與裝備研究,并形成產業化基地。重視碳纖維深加工和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品的開發,通過高端領域應用驗證考核做好做強碳纖維質量,實現各領域用碳纖維的全品系自主保障能力。
下游應用是擴大碳纖維發展的關鍵。據報道,無錫市大大小小的碳纖維中游企業已超30 家,基本實現碳纖維中下游產業化發展。其中,無錫威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憑借多年碳纖維產品制造工藝,已成功為中國中車集團、特斯拉汽車、醫療等企業提供軌道交通及汽車工業等相關零部件,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結構減重、節能減排”成為汽車廠商結構設計的一大理念,也是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同時碳纖維還可以起到防靜電和屏蔽電磁波的作用。中材科技南玻院、宜興天鳥生產的碳纖維制品也已應用于我國人造衛星、運載火箭等航天領域;連云港神鷹碳纖維自行車有限公司所生產的自行車已出口至加、德、荷、英、日、韓等國家。
(3)建立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數值模擬分析平臺。建設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基本性能數據庫,開發碳纖維制品數字化仿真建模技術。建立數據提取方法與規范;通過理論分析及試驗驗證研究,培育發展碳纖維應用設計能力。
(4)建立集性能評價表征、標準化、培訓、技術交流和成果轉化功能于一體的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公共服務平臺。適合我國市場特點的產品體系和相關的質量標準,以滿足航天航空、一般工業和體育用品等不同技術層次的需要,建立適合我國市場特點的技術和產品體系。持續開展碳纖維標準戰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標準戰略;制定科學合理的國產碳纖維產品標準;形成行業共識,統一行業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起草、制定和修改工作,擴大中國在碳纖維標準領域的國際發言權;重視應用類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從而規范行業市場行為,避免低效、重復建設,引導產品的升級與換代,提升中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c)2013-2020 復合材料應用技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2021047099號

關注復合材料應用技術網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蜜桃av鲁一鲁一鲁一鲁 | 色呦呦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电影一区二区 | 粉嫩蜜桃麻豆免费大片 | 欧美三级短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专区 | 国产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 人人看人人艹 | 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 | 91短视频版高清在线观看www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v | 欧美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99观看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9 | 一本到免费视频 | 婷婷久久网 | 欧美3p激情一区二区三区猛视频 | 毛片网站视频 | av电影免费播放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 | 在线播放黄色网址 | 成人性生活视频 | 久久艹综合 |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探花 |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 久久精品九九 | 嗯~啊~用力~高h | 成人毛片av在线 | 天堂精品久久 | chinese 军人 gay xx 呻吟 | 一级免费在线 | 国产精品999在线观看 | av免费av| 成人在线不卡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月 | 特级a欧美做爰片毛片 | 国产精品www | 蜜桃成品人免费视频 | 欧美一级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毛片| 久夜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