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EM,FT- IR研究了玻璃纖維經硅烷偶聯劑處理過后的表面性能、形態及表面活化機理,結果表明:處理過的玻璃纖維表面有活性官能團產生,并且與玻璃纖維表面的結合屬化學結合,
在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中,纖維與基體界面的粘結程度是決定其界面強度的重要標志,因此,改善界面粘合性能是復合材料界面控制技術的關鍵因素之一,纖維與基體界面層的形成通常經歷纖維與基體的接觸和潤濕過程,由于纖維對基體分子中和各種基團或對體系中各種組份的吸附能力不同,在界面形成過程中,潤濕或不潤濕取決于纖維與基體或其它組分的吸引力大小,要產生潤濕現象,纖維總是要吸附那些能降低其表面能的物質,尤其是優先吸附那些能較大地降低其表面能的物質,對玻璃纖維表面進行偶聯劑處理的目的一方面是改善纖維與樹脂之間的潤濕,另一方面是提高界面的粘劑強度,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報導,國內外已有較多,但就其表面形態方面的研究報導不多,本文重點用現代儀器研究幾種典型偶聯劑處理玻璃纖維表面的形態及活化機理。
資料下載:
